“以前总觉得‘解押—变更—再抵押’是已抵押土地业务的‘铁规矩’,我们同时提了土地面积调整、换发新证、融资续办三个诉求,本做好了‘多次跑、长期等’的准备,没想到义马直接打破老惯例,一次就帮我们全办妥了!这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当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11月9日,省重点企业大有能源负责人手持变更后的不动产权证书与抵押权登记证明赞不绝口。
![]()
![]()
此次“土地变更+抵押变更”复合业务的顺利办结,是义马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政策举措、破解经营主体痛点的典型实践,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企业痛点:机制壁垒卡壳关键业务推进
11月9日,大有能源向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交三项核心诉求:一是将抵押状态下的42万平方米土地调整为40万平方米;二是为调整后土地续办9.6亿元抵押融资;三是将9万平方米土地扩展至11万平方米,同步优化四至边界。
“这三项诉求背后,是传统体制机制的多重限制。”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按以往规定,已抵押土地变更必须遵循“先解押、再变更、后抵押”的固定流程,且土地面积变更、四至调整、融资续押分属不同业务范畴,需向多个窗口分别提交材料、依次审批,仅流程衔接就可能耗费大量时间。
“对企业而言,这些机制壁垒直接影响发展节奏。”大有能源经办人无奈表示,若按传统流程,不仅要反复对接部门、重复准备材料,更可能因流程断层导致融资延误,进而影响项目推进,“这是我们和不少同类企业都反映过的突出问题,没想到在义马得到了突破性解决。”
由于此类“多诉求叠加+抵押状态”的土地业务在当地无先例可循,如何打破固有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成为义马市职能部门必须攻克的难关。
改革破局:三大创新打通服务堵点
“经营主体的痛点,就是改革的发力点。”该局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判政策依据、结合企业实际诉求,推出三大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突破流程壁垒,创新“带押变更”机制。摒弃“先解押再变更”的传统要求,借鉴带押过户操作路径,明确已抵押土地在保障金融机构权益的前提下,可直接办理面积变更与四至调整,从制度层面取消“解押”中间环节,破解企业“融资衔接难”问题。
——系统赋能提效,打造一体化操作模块。将土地变更与不动产抵押业务深度融合,通过系统内置逻辑实现数据互通、流程并联,避免企业重复填报、部门重复审核,大幅压缩办理时间。
——整合业务链条,创新“多诉求并联”模式。打破业务分割界限,将土地面积变更、权属边界完善、抵押融资续办三项业务整合为“一套流程”,统筹协调登记、税务、金融等部门,实现“一次申请、同步审核、并联办结”,杜绝企业“多头跑、多次办”。
改革成效:破解发展难题 树立可复制样板
经过精准施策,大有能源的三项业务诉求一次性落地,企业顺利拿到相关证书,困扰已久的“流程繁、衔接难”问题彻底解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变成了现实。”大有能源负责人感慨,此次改革不仅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更保障9.6亿元融资及时到位,确保2个重点项目稳定推进,调整后的土地权属边界也为企业未来扩产扫清了障碍。
“这一改革真正实现了从‘按流程办事’到‘按需求服务’的转变。”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抵押土地变更难、多项业务办理繁”等突出问题。
目前,该举措不仅为省重点企业大有能源节省大量时间人力成本、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更固化为标准化规范,未来将进一步推广至更多类似业务场景,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义马经验”,彰显了当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贺斌 王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