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同时早上聊到这个话题,我都不知道今年的双十一都已经过去了!
我顺便的问了一下公司的同事们,他们双十一买了什么,只有一个女同事说,买了一套化妆品,其他的同事都说,今年的双十一什么都没有买!
![]()
想起几年前,我的媳妇也是购物狂,每年的双十一是提前把要买的商品放到购物车,还要提前选好优惠券,折扣券等!最奇葩的是,当天晚上还要守到凌晨0点,然后就疯狂拼手速,就怕晚了就没有了!
在几年前,确实是这样,各大网购平台都是这样的,真的是“手慢无”!
但是今年双十一,我媳妇也是一样东西也没有买!同时在朋友圈,也没有看到大家转发自己公司双十一的“战绩”了!
就好像是大家都商量好了一样,双十一和平时也没多大的区别了!
没有刷屏的营销噱头,没有全民狂欢的热度,甚至不少人直到活动结束,才想起这场曾经的“购物盛宴”。
![]()
那么,今年的双十一为何静悄悄的呢?
首先,是广大的 消费者回归理性,告别“为凑单而买”的狂欢。
过去双十一的核心吸引力是“低价”,复杂的满减、预售规则让不少人抱着“不买就亏”的心态冲动消费,事后却发现很多商品闲置落灰。
如今大家消费更清醒:不再为了凑满减硬买不需要的东西,也不再被“限时秒杀”“全网最低价”的噱头牵着走。
其次,促销常态化,双十一的“稀缺感”消失了。 曾经的双十一,是一年中折扣力度最大、优惠最集中的日子,稀缺感让大家争相抢购。
可如今,促销早已不是双十一的专属:618、开学季、国庆档,甚至每个月都有平台推出主题促销,大促常态化让“双十一独有的优惠”不复存在。
![]()
今年京东双十一更是持续37天,与国庆假期无缝衔接,漫长的促销周期让消费需求均匀释放,没有了集中爆发的热度,自然显得“静悄悄”。
对消费者来说,什么时候买都有优惠,没必要非要在双十一扎堆下单,狂欢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还有,就是很多的消费者,也明白了其实这很多所谓的价格战,一年中的最低价,不过是宣传的嚎头而已!之前不少媒体就曝光过,所谓的半价,实际上是之前就开始提高价格了,然后到了双十一在降价,这样一比较,有些产品甚至比平时购买的价格还要贵,因此这些消费者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也就不愿意凑双十一这个热闹了!
同时,平台也在告别“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低调深耕。 往年双十一,平台和商家靠夸张营销、低价厮杀吸引流量,满减规则复杂到需要“算数学”,直播间喊麦式带货喧嚣不止。
今年各大平台却纷纷“降温”:简化满减规则,取消复杂的叠加玩法,把精力放在技术赋能和体验优化上。
平台不再执着于制造营销噱头,而是深耕服务品质和技术创新,这种从“流量争夺”到“生态竞争”的转变,让双十一少了喧嚣,多了务实。
除此以外,就是消费场景多元化,注意力被分散。 随着即时零售崛起,外卖平台、本地生活APP成为日常购物的重要渠道,想买的东西半小时就能送达,无需等到双十一囤货。
同时,内容电商、直播带货早已融入日常,大家随时能在直播间买到心仪商品,不再依赖双十一的集中促销。
加上双十一大量人员网购,快递需要漫长的等待,好多人不愿意等,也就放弃了参加双十一!比如我也是这样,宁愿平时买贵一点,也不愿意双十一购买!
今年的双十一你买了多少商品,又贡献了多少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