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这个人,说起来很矛盾,他出生在铁匠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后来进宫做了太监,那时候太监想往上爬,得学会看人脸色,还要懂得站队,他开始在宫里干杂活,慢慢升到了小黄门的位置,后来靠巴结窦太后,成了她的心腹,这一步走对了,但代价不小。
![]()
他为窦太后办成一件大事,就是扳倒太子的生母,宋贵人和梁贵人被他找了理由逼死,太子刘庆也被废掉,这件事没有写具体怎么做的,但结果很明白,两条人命换来他升官,从普通太监变成中常侍,权力这种东西,有时候确实需要用血来铺路,他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但他是少数靠这种手段还能一直活到高位的人。
![]()
后来窦家势力太大,威胁到汉和帝,蔡伦就马上转变方向,跟太监郑众一起合作,帮助汉和帝处理掉窦宪,这样一来他又站稳了脚跟,权势比以前还要大,这个人没有固定立场,只看重利益,谁掌权他就帮谁,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
![]()
汉和帝去世后,邓太后掌握了政权,她平时喜欢读书,但当时的书都是用竹简或丝帛做的,又重又贵,蔡伦当时负责管理皇家手工作坊,他从小在工匠当中长大,熟悉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知识,他觉得麻纸太粗糙,就自己尝试改进,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渔网这些便宜的材料,把造纸的流程标准化,包括砍伐、浸泡、蒸煮、捣碎、抄纸和晾干几个步骤,这样做出来的纸又薄又均匀,成本也降低了。
公元105年,蔡伦将新造的纸张献给朝廷,邓太后看到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推广这种纸,后来人们称它为“蔡侯纸”,这是因为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一个宦官能够封侯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技术成果一旦实用有效,就足以让人忽略创造者身上的争议,即便蔡伦曾牵涉人命事件,大家依然广泛使用他发明的纸,原因就在于它确实方便好用。
![]()
汉安帝成为皇帝后,情况就变了,这位新皇帝是当年被蔡伦害死的废太子的儿子,他一掌握权力,就把过去的旧事翻了出来,要求蔡伦去廷尉那里交代自己的罪行,蔡伦没有前往,他知道去了也活不了命,于是回到家中,洗了一个澡,换上侯爵的礼服,喝下毒酒,死得十分体面,也算为自己保留了最后一点尊严。
他死了,纸却留了下来,这纸顺着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再往欧洲走,成了全世界都在用的东西,技术不会记住是谁创造了它,只在乎它用起来方便不方便,蔡伦这个人,一边在宫廷里做过狠心的事,一边又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你说他坏,他确实伤害过别人,你说他好,他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便宜也更简单。
![]()
有时候我会想,历史这个东西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它不在乎你做过多少坏事,只要你的发明对大家有用,它就会记上一笔,蔡伦发明的纸现在还在用,但没人会提起他害死过谁,技术这东西没法把人洗白,却能让别人忘记你干过的坏事,这算不算一种公平呢,我也说不清,反正纸是白的血是红的,白纸盖不住红字,只是日子久了,大家都不愿再翻旧账了。
他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靠的是心肠狠、手段黑,最后让人记住的,却是他手里那张纸,这像是个讽刺,也像是命运开的玩笑,反正人已经走了,纸还留着,故事还在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