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才合龙的新桥,山体滑坡就能一锅端?
![]()
四川马尔康的红旗特大桥还没通车就“扑街”了,一头栽进河里扬起一大片烟!这背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设计、施工、勘查,谁来担这个责?
还没开用就“光速下线”
11月11日,有网友说在四川马尔康看到红旗特大桥塌了。很快,现场视频满天飞:好好的一座大桥,突然间桥体断裂,整个架构掉进下面的足木足河里。
![]()
最离谱的是,这桥今年1月才刚刚主跨合龙。按照工程进度,到现在都还没对外正式通车。也就是说,这桥连“试用期”都还没熬过去,就“英年早逝”了。
说实话,这事一出来,网上舆论直接炸了锅。要说咱中国这些年修桥修路的本事,那是有目共睹。
高铁大桥、跨江大桥、山区大桥,哪一座不是技术含量拉满?可偏偏这新桥却出了这么大篓子,怎么不让人疑惑?
事情发生后,当地的官方很快就发了通报。通报里说,红旗特大桥的垮塌,是因为山体滑坡导致边坡裂缝,出现了安全隐患。
可群众们可没那么好糊弄。有网友直接发问:为啥今年1月才合龙的新桥,设计和施工阶段就没发现山体会滑坡?
![]()
要真是地质问题,那当初建桥的时候难道就没勘察清楚?桥梁两岸的山体,为啥没提前加固?难道大桥的设计和选址,完全没考虑到当地的地质风险?
这些问题层层递进,直指现场管理、项目审查和责任落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修桥不是儿戏。特别是在地质复杂的西南山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可偏偏这座桥,成了“反面教材”,让人怎么能不怀疑?要说咱中国修桥的实力,全世界都服气。四川地处高原盆地,不少大桥都是“挂在山腰”上的。
![]()
像泸定桥、雅康高速二郎山大桥,哪个不是在险峻的地貌上修出来的?技术、经验、设备,咱中国都不缺。
可这次红旗特大桥的“翻车”,确实让人眼前一黑。按理说,像这种涉及国道317线的重要枢纽,项目上马前肯定有地质勘测、规划论证、专家评审。
这一套流程下来,“地质灾害”本应该是最先考虑的“头号风险”。可现实却啪啪打脸:滑坡来了,桥塌了。
山体滑坡到底算不算“不可抗力”?
这次官方说是“山体滑坡”,那问题来了:滑坡到底算不算意外?说山体滑坡是西南山区的常见灾害,这话没错。
![]()
但马尔康那地方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难道不清楚吗?早在设计、选址、评估阶段,就应该把滑坡、塌方这些“老大难”问题考虑进去了。
其实,咱们都知道,现代修桥技术里,防滑坡、防沉降、防塌方早就是“标配”。边坡加固、锚杆护壁、抗滑桩,这些技术都不算啥新鲜玩意儿。
问题是,这次红旗特大桥到底有没有把这些措施做到位?说实话,这座桥虽然还没正式通车,但对当地群众、货运、救援来说,都是一条重要通道。
桥塌了,不仅耽误交通,连带着影响经济、影响出行、影响老百姓的安全感。更别说,如果这种“短命桥”多了,大家对咱中国基建的信心都会打上问号。
![]()
其实,咱中国从上世纪修桥到现在,留下了不少“桥梁奇迹”。从南京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从山城重庆到四川高原,多少桥梁都是几十年不塌、风吹雨打照样坚挺。
“短命桥”只是个别现象,但一旦出现,影响就会被无限放大。群众的信任就像一座桥,一旦塌了,修补起来可比钢筋混凝土还难。
所以,怎么防止下一个“红旗桥”悲剧重演?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设计要专业,施工要严谨,监督要到位。只要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咱中国基建的金字招牌就永远不会倒。
当然,技术再牛、设备再先进,也得靠制度兜底。咱中国这些年大力推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谁盖的章谁负责。
怎么防止下一个“短命桥”?
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除了靠技术,更要靠制度。所有重大项目的地质勘查、设计、监理、验收,都要有完整的留痕,谁签字谁担责。
![]()
遇到问题能倒查、能追责,让谁都不敢“玩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安全第一”真正落到实处。红旗特大桥的垮塌,不只是一个工程事故,更是对公共治理、社会信任的一次考验。
老百姓不怕慢,就怕糊弄。咱中国基建这么多年,之所以能赢得群众口碑,靠的就是“实打实”的质量和责任。
但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忽视质量,甚至把安全当成“可有可无”的选项,那这样的“短命桥”就还会出现。
说到底,公共工程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辛苦钱。每一座桥梁,都承载着百姓出行的希望。桥塌了,不只是工程师的脸上无光,更是让大家对未来打上了问号。
![]()
这次红旗特大桥的倒塌,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要想防止下一个“短命桥”,不光靠工程师、项目经理、政府官员,还得靠全社会的监督。
媒体要敢于曝光问题,群众要敢于提出质疑,监管部门要敢于动真格。只有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氛围,才能让工程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桥梁安全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只要大家都不当“看客”,下一个“红旗桥”就不会轻易再出现。
事故已经发生,最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对于当地来说,第一要务是彻查原因,给群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
谁该担责就担责,谁该整改就整改。不能让“山体滑坡”成为一切的挡箭牌。同时,更要加大对在建工程的排查力度,特别是山区、地质复杂区域的桥隧工程。
![]()
对于群众来说,信任一旦塌了,就得用实际行动慢慢修补。只有让每一座新建的桥都经得起考验,让每一条道路都走得踏实,大家才会重新相信“咱中国基建,还是值得骄傲的”。
兄弟们,红旗特大桥这事,塌的不光是一座桥,更塌出了无数人的信任和期待。咱中国修桥修路的水平那是没话说,可再牛的技术,也怕“掉以轻心”。
这次事故,就是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工程无小事,安全无小事。希望这次调查能给群众一个交代,也希望以后每一座桥都能“活得长长久久”。
桥修得好不好,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脚下的土地,对得起每一个走过桥的人。
参考资料:
《四川阿坝红旗特大桥发生垮塌,今年1月主跨刚合龙,官方:山体滑坡致边坡裂缝,已提前一天交通管制无人员伤亡》——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