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已经成全球经济的新焦点?
越南今年第三季度8.23%的GDP增速确实够亮眼,不仅超过了中国,还把自称“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印度甩在了身后,在混沌的全球经济格局里硬生生杀出了存在感。
当下全球经济有多乱不用多说,中美博弈从关税吵到能源,欧盟、日本、韩国都被波及,几乎吸引了所有战略目光,而越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悄悄发育,成了这场世纪博弈中最让人意外的存在。
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1-9月,越南进出口总额突破6800亿美元,其中加工制造业出口占比高达86%,逆势创下历史新高,这样的表现让瑞银、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它的预期,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大家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到底是短期的虚假繁荣,还是实打实的实力逆袭?它真能复制当年中国的经济奇迹,成为下一个世界大工厂?要搞懂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它的发展路径到底怎么走的。
越南的发展逻辑其实很清晰,说白了就是照着中国的发展地图,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十几年时间从积贫积弱成长为能与美国掰手腕的经济体,这条路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国家逆袭的教科书,而越南无疑是最认真的学生。
它的核心打法就是内需加外需的双轮驱动,这四个字是不是特别熟悉?正是中国曾经走过的有效路径。
先看内需端,2025年上半年,越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创下近年新高,其中政府投资增速更是高达28%。
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港口、电站等项目遍地开花,越南正在悄然变身“基建狂魔”,用基建撬动内需增长,为经济发展筑牢基础。
再看外需端,尽管全球贸易被关税壁垒搅得乌烟瘴气,但越南出口却一路走高,这背后离不开全球供应链的迁移浪潮,中美之间的摩擦让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规避高昂关税,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
越南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廉价劳动力、优惠政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供应链迁移中的热门目的地。
2024年第一季度,在越南注册的中国企业就有251家,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900-1000家,耐克、阿迪、三星、苹果等曾经扎根中国的龙头企业,也纷纷把生产基地迁往越南。
更关键的是关税优势,2025年7月,美国与越南达成协议,将越南输美商品的基准关税从46%大幅降至20%,这个税率不仅低于中国,也比印度、缅甸、老挝等竞争对手低不少,直接给越南出口装上了“超级涡轮增压器”。
越南以后的困难
可能有人会问,美国不是对转运货物征收重税吗?越南作为“中间商”会不会受影响?但瑞银研报给出了反向视角:这种限制反而可能倒逼越南产业升级。
跨国企业为了彻底规避关税风险,不再依赖转运这种灰色方式,而是把零部件生产、组装甚至研发中心都搬到越南本土,让供应链更扎实、更深入,反而为越南的长期发展打下了更坚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越南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优势:财政状况稳定,截至2024年,越南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仅为34%,远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
在全球多个大国陷入债务危机的当下,这样的财政状态让它有更多资金投入基建、推动经济持续运转。
不过,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国家发展也一样。越南的高光时刻背后,藏着不少随时可能引爆的风险,它的发展模式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第一个大风险是外部依赖度过高,经济命脉被别人攥在手里,越南的经济本质上是“夹缝经济”,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比38%,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占比32%。
就像一个弱小的身躯被两个巨人同时捏住,中美关系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者美国收紧原产地规则,越南的出口引擎可能瞬间熄火。
第二个风险是内部结构性短板突出,先天不足明显,虽然“越南制造”名声渐起,但它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93.9%的生产性原材料需要进口,而中国正是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地。
更致命的是基础设施短板,尤其是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经常需要从其他国家买电应急,一旦能源供应出现问题,越南的工厂就可能面临集体停工的困境,这对依赖制造业的经济来说是致命打击。
第三个风险是成本优势丧失,金融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外资大量涌入,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2025年平均收入已达325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50%。
这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更贫穷的老挝、柬埔寨转移,越南的成本红利正在快速消失。
同时,房地产泡沫和金融系统风险也不容忽视,胡志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18倍,部分楼盘空置率超过30%,泡沫一触即发。
2025年10月20日,越南股市大幅下跌,就是因为政府监测报告披露了商业银行与地产公司之间的不正当交易,资金挪用、信披违规等问题引发市场恐慌,让投资者对越南的债务违约风险和经济可持续性产生严重担忧。
那么越南会超过中国吗?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关心:越南会不会赶超中国?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纠结,因为中越根本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就像壮年和少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中国已经步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十五规划”重点放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高质量发展,而越南还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是承接产业链、吸引资本流入,追求规模和速度。
两者之间没有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更多的是互补与合作,越南的电网需要中国的电力,工厂需要中国的零部件,北部边境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投资,这种深度绑定不是简单的关税政策就能切割的。
近年来,越南和印度都被认为握住了成为“下一个世界大工厂”的剧本,但基础设施薄弱、政策连续性不足、人均受教育水平有限等根本性问题,都是横亘在它们面前的大山。
越南的崛起有其时代机遇,它抓住了供应链迁移的风口,借鉴了成熟的发展模式,也获得了关税优惠的助力,但这些优势背后隐藏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外部依赖、内部短板、金融隐患,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未来,越南能否真正坐上全球供应链的主桌,还是仅仅成为时代浪潮中的阶段性过客,关键看它能否解决这些深层问题。
产业升级需要技术和人才,自主发展需要完善工业体系,风险防控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