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锦绣 | 承前启后,继绝扶衰:怀念蔡鸿生先生

0
分享至



《半枰小草》

李锦绣 著

书号:978-7-5490-2984-6

2021年1月22日,我收到张小贵的微信:“蔡老师最近身体很差,已在ICU月余,林老师特意指示要向您汇报。”我深感震惊。因为蔡鸿生先生一直在科研第一线,发表的文章思路清晰,新见迭出,无法想象他在重病中。我默默祈祷蔡先生能战胜病魔,转危为安,也祈盼奇迹发生。2月16日早晨,在微信群中看到蔡先生于15日去世的消息,心中伤悲,也难以置信,匆忙写一条短信发给小贵和林英:“惊悉蔡鸿生先生驾鹤西去,不胜悲痛。先生得寅恪先生真传,通古今之变,治中西之学。继绝扶衰,坚守弘扬;承前启后,存义宁之一脉。斯人已逝,斯业千秋。望节哀保重。也请向林老师及蔡先生家属、弟子转达哀悼之意。”18日,小贵又发来了2014年我和蔡先生在陈寅恪先生故居中的照片,往事历历在目。先生音容犹在,却再也不能向先生拜谒请教了。

我在研究生期间读过蔡先生《突厥法初探》、《论突厥事火》、《唐代九姓胡贡品分析》、《陈寅恪与中国突厥学》等文章,对蔡先生研究“塞表殊族之史事” 的方法和国际视野,心向往之。但真正走近蔡先生是在1994年以后,源于我读他和王永兴先生的通信。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王先生与师友通信频繁,来自广州的信函也很多。在这些书信中,蔡先生的信令我印象深刻。蔡先生的字潇洒大气,每次从邮箱中取信,不看信封上的落款,就知道是蔡先生写的。在信中,蔡先生和王先生畅谈学术,激扬文字,对史学著作及学界思潮直抒胸臆,时激昂慷慨,时深达幽微。蔡先生信中谈的最多的,是陈寅恪先生。对义宁之学,蔡先生有真知灼见。如在1998年9月22日的信中,蔡先生写道:

寅恪先生的著作,是近代学术的瑰宝,正在日益显示其自身的光辉。他的精神体现在著作中,不能抽空,不能割裂。去神存貌之说,尽管含糊其辞,实则是为了抹掉义宁之学的灵光,必当为识者所不取。寅恪先生一生,经历过家变、国变和病变(失明膑足),心灵上有创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后人对他,应有“了解之同情”。因此,必须认真地而不是马虎地,将他的感情领域与理性领域分开。不要因其诗歌中流露的悲苦、怀旧请调,就认为他的整个心境是灰暗的,其实,他在理性上的清明,是一直到死还洞彻彻透明的。即使是‘燃脂暝写’的《柳如是别传》,我也认为“其基本倾向并非怀旧,而是面向明天” 。

这是对寅恪先生的“真了解”,足以照射“俗学”之陋。又如在1998年9月2日信中,蔡先生通篇谈寅恪先生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接八月八日手教多时,先生指出的问题,也时绕脑际。一句“文化遗民”,恐难概括寅老思想之全部。数十年来,寅恪先生一直坚持“守伧僧之旧义”,这个“旧义”,大有新意,其核心似乎就是“独立自由”和“中体西用”,表现出对新文化的探索和追求。

自“陈寅恪热”兴起以来(“热”是当代人的说法,寅老倒是“冷”的),有些人不是从其著作中求其精神,只是就其行事方式做文章;又有些人主张学寅老的学问就够了,似乎他的精神不合时代精神,已经落伍了。对此,我均不敢苟同。寅恪先生的精神与学问融为一体,把两者割裂开来,就是肢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论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得到命运后说:“深有感于士之自处,虽外来之世变纵极分歧,而内行之修谨,益不可或缺也。”这里提出的处世原则,仍有它“跨世纪”的意义。

今天,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多年,蔡先生对寅恪先生精神风格的阐发,仍闪烁着光辉,仍可“示来者以轨则”。对寅恪先生史学渊源,王先生撰文提出宋学渊源之说,蔡先生深表赞同,在1998年5月24日信中,蔡先生说:

寅老重史识,非乾嘉诸老所有,于宋儒史学中求之,并非来自构想,而是得自寅恪先生著作中的“内证”。

这也为王先生的“宋学说”提供了补充。



蔡鸿生先生书信,1998年9月22日

除学术思想的讨论外,蔡先生和和王先生交流分享寅恪先生的资料和研究信息。如1996年11月4日的信中,蔡先生写道:

我于9月底应瑞典隆德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之邀,前往访问、交流,10月份在欧洲,前几天才回来。

在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见到《元白诗笺证稿》的初版线装一册,是寅恪先生寄赠的,上书:“魏莱先生 寅恪”六字,是师母代书的手泽,睹书思人,不胜感慨。

在异国见到寅恪先生遗物,蔡先生极为珍视,特意写信告诉王先生。数十年后再读此信,仍能深切感受到跃然纸上的蔡先生对寅恪先生的深情。

王先生和蔡先生都致力于弘扬义宁之学,竭尽所能推进义宁之学研究。2000年是寅恪先生诞辰110周年,王先生几年前就开始擘画,编辑“纪念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丛刊”。向蔡先生约稿,蔡先生欣然应允,拟仿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撰写《辛押陁罗事迹》。王先生筹划的丛刊共9种,但却无力支付大量出版费用。蔡先生来信安慰:

关于纪念寅师丛刊一事,知先生甚费心力,令人感佩。我想,成事在“天”,如难以同时推出,则也不妨分批出版。但无论如何,先生关于寅师史学渊源之专著,一定要带头于纪念之年按时间问世。拙稿屡蒙关注,但启动缓慢,愧对前辈。如分批出版,拙稿可排在最后,鱼贯登场可也。(1997年5月26日)

王先生听从了蔡先生的建议,放弃了在一个出版社以统一格式出版的计划,将以完成的著作,在不同的出版社单独出版,王先生的《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即在北京大学出版。虽然没收到群体推出的效应,也多少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念之情。蔡先生则积极筹划召开纪念寅恪先生的学术会议,在1999年的信中,蔡先生多次谈到研讨会的筹办情况。3月25日,蔡先生告之:“年底敝校开陈寅恪先生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4月13日,蔡先生写到:“学术研讨会的邀请通知,谅已寄达。十一月是广州的最佳季节,日暖风和。届时先生偕锦绣同志同来,我们一定会周到接待,并恭听教诲。”7月2日,蔡先生又写到:“近日又开了一次筹备会,进一步落实十一月研讨会有关事宜,顺此报知。”11月27日至29日,“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岭南堂召开,我当时在英国,王先生由其子珠群陪同参会。会上,王先生和蔡先生多次深谈。回京前,蔡先生与林悟殊、王川到王先生居住的黑石屋话别,谈至深夜11点多。这是王先生最后一次外出开会,而黑石屋的畅谈,成为王先生难以忘怀的温暖回忆,多次和我提及。



1999年11月29日,王永兴、蔡鸿生、林悟殊于中山大学黑石屋

王先生半世坎坷,常对浪费了最宝贵的20多年而抑郁愤慨。蔡先生同情惋叹,常加安慰。如在1999年4月13日中,蔡先生委婉写到:“当年留得青山在,今日才能大放学术花。”这样的情深意切文字,让日渐老病的王先生,心情为之一舒。

蔡先生对学生关爱有加,信中也常提及其得意弟子。如1994年11月27日信中,蔡先生写到:“林悟殊弟现居泰国,近作《琐罗亚斯德教与古代中国》,将在台湾出版,顺此告知。他在国内时,曾屡蒙先生指点、关照,感激之情,至今未忘。”1997年林老师回国,来京开会时驾临寒舍,回广州后,蔡先生也来信说了林老师来京的感悟。

蔡先生对我的研究也多有鼓励。1996年2月8日,蔡先生写到:“《唐代财政史稿》上卷1-3册,我已从书局购得并阅读部分章节……但愿下卷早日面世,以成完璧。”蔡先生还对我的文章提出意见,并激励我有大志向,潜心治学。我读着这些书翰,沉浸在这纯洁得近乎透明的学术世界,感动、感激的同时,蔡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也亲切起来。

第一次亲承謦欬,在2004年。历史研究所为庆祝建所5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一项是每研究室邀请一位知名学者来做学术报告。我所在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室邀请的是蔡先生。10月15日下午,蔡先生提交的论文为“唐代社会的穆姓胡客”(后收入了会议论文集《中国史研究》2005年增刊),我忝为评议。蔡先生的会议论文,是他研究中亚绿洲城邦文明的继续。与灿若星辰的康国、安国、史国胡相比,穆国胡其名不显,研究者也寥寥。蔡先生关注到穆国靠近东伊朗、波斯化高、衔接粟特与伊朗的特点,结合史籍和出土文物,考释了杜环《经行记》中穆国的记载,勾稽了7-10世纪的史籍文书中出现的穆姓胡客,描绘了穆国的历史面貌和穆姓胡客在唐代社会的活动,并进而对中国粟特学研究发展方向提出高屋建瓴的设计。蔡先生的论文非常精彩,显示了蔡先生治学的深厚功力和中西兼通的造诣。杜环《经行记》学者多耳熟能详,但蔡先生的考释独辟蹊径,大量使用中亚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令人耳目一新。我最惊叹是对“画缸”的考释,蔡先生指出这是双耳彩绘陶罐,举出了土库曼斯坦盖乌卡拉佛寺遗址出土这种高46厘米的陶罐,器身描绘了骑猎、欢宴、卧病和入殓图案。当时还没有投影仪等电子设备,蔡先生将布罗金娜主编的《早期中世纪的中亚》一书带到了会场,给我们展示了“画缸”的图版,让人印象深刻。在展示图像之后,蔡先生继续提出这种陶罐的生产问题,指出盖乌卡拉遗址有陶窑14座,可见其陶器生产颇有规模,能够满足当地居民每岁相献之需。资料发掘到这里,对《经行记》的注释可称完善了。接着,蔡先生展示其钩沉索引之功,蔡先生并没有用电子检索(当时也不完备),而是通过研读史籍、笔记、诗文和出土文书,辑录了10个穆姓胡客的在唐行迹,并对每一个胡客的社会活动进行了概述、评议。这种评议文字并不多,寥寥数笔,画龙点睛。如通过穆昭嗣被称为“波斯”,指出唐人心目中的“波斯”,“无非是类型化的独特概念而已”;在穆刀绫条,指出在唐代的“优语”,往往是政治性笑话等,都是隽永清新的史实。对我最有启发的是通过穆沙诺“以献为名”被留宿卫一事,揭示唐后期“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 陇右既陷, 不得归, 皆仰鸿胪礼宾, 月四万缗, 凡四十年, 名田养子孙如编民”,穆沙诺也是这类“胡客”而已,先生以小见大的论述,使我重新思考贞元时的李泌改革,也对唐代的朝贡制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但蔡先生并没有停留在这些考论上,他还提出了胡裔和胡族的概念区分,并就如何深入研究九姓胡历史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思考:其一是时间上移, 由隋唐上溯到北齐和北周,从长时段考察商胡贩客的活动;其二是地域向西, 把阿姆河外的胡姓城邦及其与“行国”(游牧民族) 的关系纳入视野之内。这种长时段、广地域、多文明的研究视角,对进一步研究中古胡汉关系指明了方向,在历史学“碎片化”的今天,更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会后,在简陋拥挤的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蔡先生与室内同仁进行了座谈。刚享受了一场学术盛宴的同仁纷纷发言,赞誉蔡先生的研究视野、外语能力和二重证据法,但蔡先生将话题转向义宁之学,他说自己对历史现象进行网络式理解, 是受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的影响,一再嘱咐我们要反复研读寅恪先生的书。他还介绍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学生将三联书店新出版《陈寅恪集》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陈寅恪文集》对读并校勘的方法,令我感到义宁之学就是这样通过蔡先生对学生的精心培养,而传承了下来。室内同仁聆听蔡先生讲论,如沐春风。

聆教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天黑下来,我因照顾王先生,不得不回家,只好将招待蔡先生的事,交给了从近代史所赶来的陈开科老师。蔡先生从广州来京,我却没能尽地主之谊,而且由于上午在北大上课,下午才匆匆赶到所里拜谒先生,没能迎谒也没能拜送,甚为失礼,心中耿耿不安。但蔡先生却理解宽容,谆谆嘱咐我一定照顾好王先生。之后陈开科老师还告诉我,晚餐时蔡先生几次叮嘱他,让他在京,一定要多帮助我。

2008年,王先生去世,蔡先生写了怀念王先生的纪念文章——《义宁之学的弘扬者》,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我为王先生编撰年谱,蔡先生给予鼓励,并表示如果需要帮助,他和学生一定尽力。当时蔡先生不使用电子邮件,我托林悟殊老师将编好的年谱转给蔡先生,蔡先生提出两条中肯意见,让我把有些文字删去,免人为难。蔡先生这两条建议,言人所不能,令我感慨久之,我再一次感受到先生的真诚和与人为善。

第二次拜谒先生在2010年。12月下旬,我去暨南大学参加暨南大学举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朱杰勤文集》首发式。22日,大会开幕,蔡先生做了“朱杰勤先生的治学与朴素”的主旨发言,在概括朱先生开拓创新、勤奋治学之后,指出朱先生的本质就是朴素,与当下的“泡沫史学”形成鲜明对比。其实“朴素”,也是蔡先生的本质,蔡先生正是具有返璞归真的精神,才能对朱先生为人、治学体会至深,达其三味。

24日上午,伍宇星带我来到心念已久的康乐园。蔡先生和殷小平、黄佳欣已等待在陈寅恪故居前。蔡先生带我看寅恪先生的手记,为我讲寅恪先生故居的建立,海内外的义宁之学研究。





接着,蔡先生带我走进寅恪先生上课的教室,为我讲解寅恪先生上课的情景。他告诉我寅恪先生从哪里出来,坐在哪里,如何上课。听着蔡先生娓娓而谈,我的心激动又平静,仿佛穿越到几十年前的时代。这个场景我在脑海中幻想了多年,这里的桌椅和蔡先生的声音将我脑中的镜像一笔笔画实。我们一起坐在学生听课的椅子上,时光仿佛已经停滞,我们就像寅恪先生课的学生,一起倾听寅恪先生的讲述,感受大师的学术世界,接受义宁之学的洗礼。感谢殷小平和黄佳欣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尤其是佳欣还将我们听课的照片设计成黑白的,染上了浓浓的岁月痕迹,也在为脑海里定格为永恒。





走出教室,我们流连在院子中。这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寅恪先生最后的眠食之地。那条白色的小路,那些繁茂的树木,那方小小的草坪,还铭证着寅恪先生对华夏民族文化复兴的信念,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的身体力行及不屈抗争。寅恪先生曾断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 由于蔡先生等寅恪先生弟子的坚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依然在这里传承,义宁之学也有望“枝叶扶疏”了。



蔡先生又带我们来到永芳堂,和林悟殊、章文钦和江滢河老师与历史系中外关系史专业学生座谈。后来林老师来信告诉我,这次座谈是蔡先生亲自安排的。章文钦老师和我谈了戴裔煊先生的学问、人品。林悟殊老师则心心念念在三夷教研究。我也向蔡先生和各位老师汇报了编辑《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及《欧亚学刊》国际版、英文版的计划,蔡老师鼓励我们把英文版编下去,并对研究室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海路表示赞赏,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意义,也鼓励我们在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蔡先生在中亚绿洲、草原游牧文明研究的同时,对海洋文明也有开拓研究。2018年,蔡先生出版了《广州海事录》一书,就展示了蔡先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真知灼见。因此说到海洋文明,蔡先生就滔滔不绝起来。



中午,蔡先生赐饭,蔡先生仍谈学术研究问题,对新出土文献及考古成果如数家珍,新见妙解,使人神往。蔡先生还幽默地说自己现在是“抱书”而不是“抱孙”,也惦念着年轻一辈的读书学习和学术研究,对张小贵在德国的学习非常满意,说:小贵最近波斯语考试,只有一个单词错了一点,其余全对,考得最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不只是对小贵,蔡先生对向学的学生都殷勤指导,关怀备至。《丝瓷之路》第一辑中,有殷小平的《元代也里可温的历史分布》一文,小平多次提到根据蔡老师的意见修改。可能所有中外关系史方向的学生,论文从选题到构思、撰写等得到蔡先生的指导,而由蔡先生把关,学生们才有自信在这一领域冲锋陷阵。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指导和培养,义宁之学一脉才能在这里传承下来。席间,我思索着蔡先生提出的问题,感受这蔡先生的人格魅力,竟然忘记了吃了些什么,以至于回到暨南大学时,陈高华先生问我午饭有哪些菜,我竟不知所云,一个也答不上来。

西晋永嘉之乱后,以刘昞为代表的河西诸儒讲学不辍,保存文化,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详为考证,反复标举,指出:

由此言之,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然后始知北朝文化系统之中,其由江左发展变迁输入者之外,尚别有汉、魏、西晋之河西遗传。

河西诸儒于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使之“经历东汉末、西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灌输,加入隋唐统一混合之文化,蔚然为独立之一源,继前启后,实吾国文化史之一大业” ,其功甚伟。蔡鸿生先生也有存续义宁之学之功。蔡先生是德学双馨的学人。他虽自谦为“对陈寅恪先生,我只有受业一年之缘,既非‘入室弟子’,也无‘教外别传’……我呢?顶多只是‘后世相思’而已” ,但实际上,蔡先生不仅是寅恪先生的“后学相知”,还是义宁之学的继承者、弘扬者。寅恪先生故居虽然人去楼空,但寅恪先生学术精神仍在康乐园传承不辍,蔡先生及寅恪先生弟子艰苦卓绝的“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之功,不可磨灭。

此文即将完稿时,收到了江滢河老师惠赠的《广州与海洋文明III》,是书由江滢河、周湘主编,作者大多是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方向的研究生,展示了康乐园几代学人的薪火相传。这些学生在蔡先生所开拓的广州口岸与贸易、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实实在在的精耕细作,蔡先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方法,得到切切实实的继承和推进。编者后记中说:“蔡先生毕生以史学为志业,其学术精神和学人品格将永远激励后学,成为我们求索道路上巨大到精神力量。” 林英曾和我说:“蔡老师是幸福的,一辈子在中大教书育人,得到全系师生爱戴。”蔡先生终其一生,念兹在兹,以弘扬义宁之学为己任,勤奋治学,教书育人。这不只是蔡先生一人之幸,更是中大学生之幸,义宁之学之幸!蔡先生,安息吧!

注释从略,感谢李锦绣老师授权刊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古史青云啊
2025-11-13 14:13:56
狗咬人引发的血案!死者妹妹哭诉:自己家一死三伤反遭网暴。

狗咬人引发的血案!死者妹妹哭诉:自己家一死三伤反遭网暴。

振华观史
2025-11-13 10:01:55
曾医生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主动,二是温柔。

曾医生有两个很大的优点:一是主动,二是温柔。

柏林观察
2025-11-08 13:41:35
中俄在等美军动手,特朗普一旦下令开打,白送中国“战略窗口期”

中俄在等美军动手,特朗普一旦下令开打,白送中国“战略窗口期”

探史
2025-11-13 16:44:01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混沌录
2025-11-12 21:27:15
A股:做好准备了,明天,周五或将迎来大级别的行情!

A股:做好准备了,明天,周五或将迎来大级别的行情!

明心
2025-11-13 15:12:54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石破茂卸任后直言:中日若开战,日本百分之百会亡国

丹徒生
2025-11-12 05:53:54
口碑爆棚!这部双女主新剧张力太强了

口碑爆棚!这部双女主新剧张力太强了

天天美剧吧
2025-11-12 17:44:10
跟老人沟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啥?网友:年轻人学会无病呻吟很重要

跟老人沟通最有效的方法是啥?网友:年轻人学会无病呻吟很重要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1 00:15:03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

俄媒批评:中国车辆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易腐蚀、品质不及欧美

小莜读史
2025-11-12 18:46:29
北京饭店建到14层时,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上报:不能再建了

北京饭店建到14层时,汪东兴惊出一身冷汗,立即上报:不能再建了

浩渺青史
2025-11-08 18:09:04
都是亲王为何会有高下之分?实际上,清代的亲王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都是亲王为何会有高下之分?实际上,清代的亲王可以分为四个档次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5-11-13 11:06:23
悲催!嘉兴一母亲哭诉:25岁女儿留学而归,执意嫁给大20岁的男人

悲催!嘉兴一母亲哭诉:25岁女儿留学而归,执意嫁给大20岁的男人

火山诗话
2025-11-13 06:47:04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科普100克克
2025-11-13 12:30:12
留给赖清德时间不多了!大陆巷战演习,繁体字一出,台媒舆论大变

留给赖清德时间不多了!大陆巷战演习,繁体字一出,台媒舆论大变

时时有聊
2025-11-11 20:55:04
世界杯历史射手榜:大罗第2 梅西第4 巴蒂第10 前15无C罗

世界杯历史射手榜:大罗第2 梅西第4 巴蒂第10 前15无C罗

智道足球
2025-11-13 14:25:05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各有目的?全红婵家别墅正式封顶,令人不适的事发生,还不止一件

各有目的?全红婵家别墅正式封顶,令人不适的事发生,还不止一件

翰飞观事
2025-11-13 16:11:32
曼联向卡塞米罗发出“最后通牒”

曼联向卡塞米罗发出“最后通牒”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13 00:19:55
眼里彻底没光了?杨瀚森三次定妆照变化真是越来越大!

眼里彻底没光了?杨瀚森三次定妆照变化真是越来越大!

田先生篮球
2025-11-12 22:02:06
2025-11-13 18:55: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8178文章数 121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黄君璧:仿古山水册

头条要闻

谋划70余年 四川省内的重大水利工程要来了

头条要闻

谋划70余年 四川省内的重大水利工程要来了

体育要闻

保罗,看看你对马刺干的好事!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旅游
健康
游戏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专栏 | 赌气和恋爱的一间屋

旅游要闻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从风景到场景 “驾游安徽”焕新出发热力足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今年二游最抽象案例:一块布被玩家炒到了220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