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我刚把辞职信发到主管邮箱。手指离开鼠标的瞬间,冷汗才后知后觉地冒出来——房贷、社保、下个月的房租,所有现实问题突然变得具体而尖锐。我瘫在椅子上,想起这半年来的挣扎,忽然笑出声来。原来,很多事情真的可以商量。而学会"商量",我用了整整三十年。
第一次学会商量,是和自己的恐惧。
发出简历的第三天,我收到心仪公司的面试通知。狂喜之后是迟疑:"要求这么高,我配吗?"那个声音熟悉得可怕,它曾劝我放弃暗恋的姑娘:"她那么优秀,怎么会看上你";曾在我考研前夜低语:"竞争这么激烈,别去当分母了"。
但这次,我想起列表的第一条。我回复HR:"请问这个职位对跨行业背景的候选人会考虑吗?"手指在发送键上悬停三秒,我按下去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收不到回复。但万一呢?
第二天打开邮箱,新邮件提示亮着:"我们看重的是综合能力,欢迎你来面试。"你看,只要开口问,世界就会给你答案——这个道理,我居然三十岁才懂。
第二次商量,是和过去的自己。
整理作品集时,我看着前公司那些食之无味的项目。继续做类似的工作很安全,但我想起第二条准则。那些熬过的夜、加过的班,都不应该成为我选择未来的枷锁。这就像发现自己排错了队伍,最好的选择是立即离开,而不是因为排了太久而将错就错。
我删除了所有不能代表我真实水平的作品。当最后一份文件进入回收站时,我感到一种奇特的轻松。
最艰难的商量,发生在面试现场。
当面试官质疑我的转行决定时,我几乎要像从前那样立即辩解。但我想起第三条——我们的利益并不冲突,他只是在履行甄选的职责。于是我点头:"您说得对,这确实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然后慢慢讲述我的思考过程。会议室的气氛悄然转变,从对抗变成了对话。
而所有的改变,都从"做"开始。
曾经的我擅长把一切想得困难重重。但这次,我直接开始修改简历、准备作品。在行动中,问题一个个浮现,也一个个被解决。这印证了第四条——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等待结果的那周,我实践着第五条。
没有提前为失败预付焦虑。跑步、读书、给自己做健康的饭菜。如果好消息来了,就开心庆祝;如果没来,至少我没有浪费这一周的好天气。
最终轮面试前,我在电梯里对着镜子整理领带。
突然想起二十岁的自己,那个因为怕被拒绝而不敢开口的年轻人。我对他笑了笑——没关系,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想象的高。这十年我走过弯路,犯过错,但都好好活着。这就是第八条的真意。
收到录用邮件的那个下午,我很平静。回头看这段路,我最庆幸的是遵循了第九条:没有等准备到"完美"才行动,而是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最后一条准则最像谶语,也最像祝福——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死半路。但更多的时候,走着走着,路就出现了。
现在,每当面临选择,我都会想起那个闷热的夜晚。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题,而是充满弹性的问答题。你可以和规则商量,和别人商量,最重要的是,学会和自己内心商量。当你愿意放下非此即彼的执念,世界便会对你露出它灵活的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