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张叔最近总唉声叹气,问了才知道,儿子又找他要钱了。张叔退休金每月6000,自己留2000吃饭吃药,剩下4000全给儿子还房贷。这还不够,儿子想换辆大点的车接孩子,让他再凑5万。张叔说手里只有3万养老钱,儿子就抱怨“你当爹的不帮我谁帮?”。其实不止张叔,身边好多老人都在为子女“搭把手”,可这手该伸多长,真得掂量着来。
张叔的儿子刚结婚时,房贷8000,小两口工资加起来才1万2,除去开销确实紧。张叔心疼儿子,主动说每月补3000。一开始儿子还挺感激,逢年过节给买酒买烟。可过了两年,儿子觉得这3000是“应得的”,这次换车直接开口要5万。张叔心里堵得慌:我这养老钱是留着看病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咋办?他跟老伴商量,老伴说“不能给,再给就惯坏了”。结果儿子半个月没打电话,张叔急得睡不着,又怕儿子真生气。说白了,父母帮子女是心意,不是必须的,可真到拒绝的时候,谁都心软。
楼下的王阿姨就幸运点。她女儿生娃后没人带,王阿姨搬过去住,不仅带娃,还每月贴1500买菜钱。女儿一开始觉得理所当然,直到有次看到阿姨把前一天的剩菜热了三遍自己吃,才突然醒悟。女儿第二天就找了个兼职,每月多赚2000,跟阿姨说“妈,以后不用你贴钱了,你想吃啥买啥,剩菜别吃了”。王阿姨当时就哭了。其实啊,子女不是不懂事,只是有时候被压力蒙了眼,得有人点一下。后来王阿姨还是偶尔贴点,但女儿会主动存起来给阿姨买保健品,关系反而更亲了。
说到底,家庭里的经济支持,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有来有往”。父母帮子女,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把养老钱都掏光;子女接受帮助,要懂感恩——不能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就像王阿姨家那样,你心疼我带娃辛苦,我体谅你养老不易,这关系才能暖乎乎的。要是像张叔儿子那样,只知道索取,再好的感情也会变淡。
张叔后来跟儿子好好谈了一次,说每月只能补3000,养老钱不能动。儿子虽然不情愿,但也理解了,最近开始晚上跑网约车补贴家用。看着张叔脸上的笑容回来,我就知道,这才是对的方向。家庭的幸福从来不是靠钱堆出来的,是父母不勉强自己,子女不苛求父母,大家互相体谅着走下去。要是都能这样,日子肯定能越过越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