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青年的调查显示,71.7%的受访青年在进行知识付费时,将内容和质量视为首要考虑因素;6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知识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课程存在碎片化、注水或宣传与实际不符的问题;54.3%的受访者指出缺乏后续支持,52.4%的受访者表示宣传与实际不符。
2016年开始,知识付费较快增长,资本入局,市场红利逐年攀升。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70倍,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08.8亿元,用户规模有望达到6.4亿。但当前知识付费现状鱼目混珠,常有虚假宣传、定价过高、内容“注水”等,而且内容同质化竞争力不足,成交数据下跌,知识付费困境亟待破解。
破解知识付费行业发展难题需剖析背后的市场因素。据统计,知识付费主要驱动力为个人兴趣占比57.3%、工作学业需求占比53.7%。随着人们自我实现需求、求知欲望不断提升,知识消费具备了持久的市场动力。首先,工具性知识需求旺盛,如理财、商管等;其次,知识消费趣味多样化,如人文社科类、人工智能类等知识需求增长较快;最后,圈层化消费兴起,如“十点读书”“荔枝微课”“千聊”等平台,用户知识消费集中在情感、亲子和美妆等内容,占比达70%至80%。分析知识消费者的需求驱动,就会了解知识付费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传播,更在于更好满足人们自我提升成长的需求。
当前AI交互学习模式对于知识付费的冲击巨大,这也意味着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需要升级,例如,知识创作者可从单一的内容提供者向“知识服务陪伴者”转型。此外,知识付费应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注重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与此同时,知识付费如关注场景化与社交化需求等将会吸引更多消费者。
多角度破解知识付费行业发展难题,首先,应认清AI免费知识信息对于知识付费的冲击,AI大语言模型在信息整合、内容生成方面表现出强大能力,但同时也缺乏深度见解、仅停留在“信息搬运”层面的初级课程,创作者价值正被AI逐步淘汰,这也意味着用户为基础知识付费的意愿将会逐步下降,知识付费产品需要提升其价值。
其次,要积极挖掘知识付费产品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一,内容定位转型,如强化优势、持续深耕自己的专业深度、思维独特性、与受众建立真实连接,“你的故事、你的视角、你与用户共同学习成长,才是你最坚固的护城河”;从“知识的字典”转型为学习知识的“成长教练”。其二,价值定位转型,从解决问题出发,强化结构化知识、个性化服务、成长陪伴、成果保障,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在于解决了什么问题;本质上是从卖“课”到卖“服务”,将产品设计为“精品视频课+定期直播答疑+专属学习社群+作业反馈+项目实践”闭环,真正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成就感。
最后,平台需激励与监管并行。当下对于知识付费行业来说,需要构建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让知识付费从“流量生意”回归到“教育本质”“服务本质”。一个学习型社会,需加强对知识产品供给的引导激励与监管,具体涉及各大平台,对于知识付费,应强化激励与监管。如引入“结果可量化”机制、推行“创作者认证与分级”制度、构建“试学机制”、推动“深度服务”、加强线下运营等。
破解知识付费行业发展难题,既需创作者坚守“价值至上,服务为王”当好教练,也需平台加强激励引导与监管,更需消费者理性回归,真正让知识付费在智能时代成为可持续创造价值的知识服务行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