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董路在直播中透露,中国足协正计划在四个国家设立海外中心,专门服务在欧洲留洋的中国球员。
背景是眼下中国球员留洋处境艰难。自从武磊回国后,欧洲顶级联赛几乎看不到中国球员的身影。不少年轻球员在国外孤立无援,面临语言不通、训练不适应、伤病无人管等难题。
核心在于,这些海外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拥有正式编制。这意味着不是临时项目,而是长期稳定的保障。中国足协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
海外中心就像“海外之家”
这个计划说白了,就是要给漂泊在外的中国球员安个家。
想象一下,在欧洲四个关键国家设立基地,每个中心都有五六名正式员工。这些人员不是临时工,而是有编制的稳定团队。
这些中心将配备训练场、健身房、康复室等设施。球员们可以去那里训练、治伤病、甚至只是找同胞聊聊天。
目前在欧洲留洋的中国球员大约有300多人,但都很分散。有的人在西班牙,有的在塞尔维亚,还有的在比利时。他们大多参加的是青年联赛或低级别联赛。
有了这些中心,就像在国外有了娘家。球员受伤了可以去康复,状态不好可以加练,心里憋屈了还有心理辅导员开导。
为什么非要设“编制”?
“编制”这两个字可是关键。
有了编制,意味着资金有保障,人员能稳定。工作人员可以安心在国外工作,不用老想着跳槽。国家财政拨款,让这些中心能长期办下去。
这就像在国外开了一家“国营宾馆”,专门为中国球员服务。不像私人项目可能干两年就黄了,这个是要长期坚持的。
学日本,走成功老路
这个点子其实不是中国足协首创,我们是跟日本学的。
日本足协早在德国法兰克福买了地,建了自己的基地。所有在欧洲的日本球员都可以去训练、比赛、养伤。
日本球员经常聚在那里打内部比赛,欧洲球探直接过来选人。这就像个展示窗口,大大提高了球员被发现的几率。
现在日本球员在欧洲有几百人,很多都是通过这个平台走出去的。从南野拓实到久保建英,都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
中国球员现在有多难
现在中国球员在欧洲真的挺难的。
就拿最近来说,27岁的侯永永和25岁的吴少聪先后从欧洲回国。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男足在欧洲的国脚人数又回到了零。
现在留在欧洲的,大部分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国的青年队或低级别联赛挣扎。
很多人因为语言不通,连教练布置战术都听不懂。受伤了也不知道去哪治,想加练也没人指导。这种孤独感,让很多有潜力的球员早早选择了回国。
这次真的不一样?
其实中国足协之前在海外设过青训中心,比如在比利时、捷克和西班牙都有点。但规模小,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这次看起来是玩真的了。四个国家,正式编制,完善设施,明显是要系统化运作。
再加上足协还在和法国欧塞尔这样的中资俱乐部合作,引进法国青训大纲。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确实让人看到点希望。
不过话说回来,计划再好也要看执行。球员们需要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支持。
现在就看这个计划什么时候能落地。如果真的搞成了,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又能看到中国球员在五大联赛赛场上奔跑了。
毕竟日本足球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行,我们为什么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