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转账,二十次刷脸,最终求助人工:服务不应如此“艰难”
如果你正在使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手机客户端,那么你对下面的场景一定不会陌生:
急需转账,你熟练地打开APP,填写信息,最后一步——人脸识别。调整光线、摆正脸庞、保持微笑……屏幕上的提示从“请缓慢眨眼”变成“验证失败”,一遍,两遍,五遍,十遍……直到你怀疑自己的脸是不是“丢”在了数据库里。网友戏言:“邮储转账,能一次刷脸成功的,算是发生了奇迹。”
这并非玩笑,而是我们许多普通储户的真实日常。我们选择邮储银行,是信任其“国字号”的背景与“服务大众”的承诺。然而,这道本应为安全保驾护航的“人脸识别”关卡,却成了业务办理路上最令人沮丧的“绊脚石”。
“高科技”还是“高折磨”?
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举双手支持。但当安全以彻底牺牲便捷为代价时,这项技术的意义何在?我们遭遇的困境如出一辙:
* 极其苛刻的环境要求: 白天室内光线下提示“光线过暗”,晚上开台灯又提示“光线过强”。
* 极不稳定的识别率: 同样是这张脸,昨天能过,今天就不能过;眨眼的幅度、抬头的角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最后的“人工”退路: 在经过无数次失败,耐心耗尽后,最终只能选择求助人工客服或视频坐席。原本几分钟的线上操作,硬是变成了长达半小时的“持久战”。这究竟是科技的进步还是倒退?
我们的时间同样宝贵。这笔要转的钱,可能是等着支付的账单,是给孩子老师交的学费,是给父母的孝心。每一次在刷脸环节的无谓消耗,都在消磨我们对这家银行的耐心与信任。
服务人民,不是“为难”人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遍布城乡,服务着最广大的普通民众。越是普惠的金融,越应该注重服务的便捷与可及性。当年轻人都被反复的识别搞得心烦意乱时,那些不太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我们理解技术升级需要过程,但我们不能接受将糟糕的体验视为常态。当问题成为普遍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时,这就不是个别用户手机或网络的问题,而是银行方在技术投入、系统优化和用户体验重视度上的根本性问题。
![]()
我们的呼声:请拿出诚意,立即改进
在此,我们这些普通的邮储银行储户想发出共同的声音:
1. 请立刻重视并修复: 承认人脸识别系统存在的严重缺陷,组建技术专班,限期优化算法,提升识别成功率和速度,达到行业合格水平。
2. 提供有效的备用方案: 在技术未完善前,提供真正顺畅、高效的备用认证通道,不要让用户在被机器“卡死”后,求助人工的路径也漫长无比。
3. 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 设立专门的问题反馈入口,并公开改进进度,让用户看到你们解决问题的诚意和行动。
我们不是刁难,只是希望获得本该有的、顺畅的基础服务。我们期待邮储银行能真正倾听用户的声音,别让“服务人民”的初心,被一道糟糕的“刷脸”关卡挡在门外。
如果您也有同样的经历,请点赞、转发,让我们的声音被听到!只有汇聚起来,才能推动改变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