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末,一则供应链消息打破了科技圈的平静,因初代iPhone Air销量远低于预期,苹果已正式将原计划2026年秋季发布的iPhone Air 2从开发日程中移除。
并且推迟至2027年初与iPhone18、iPhone18e同步亮相,可以说新机的发展节奏上,已经产生了偏差。
随之而来的是更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核心供应商富士康已拆除绝大部分生产线,仅保留1.5条线维持少量订单,立讯精密也于10月底彻底停止该机型生产。
这款曾被苹果寄予厚望,试图打造“常规+Pro+折叠+超薄”四产品线矩阵的战略机型,为何落得 “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延期一年的iPhone Air 2,又能否在2027年的市场中完成逆袭?
![]()
先来看看iPhone Air为什么会有如今的局面吧,在2025年9月,苹果在秋季发布会上推出号称“迄今最薄”的iPhone Air。
5.6毫米的钛合金机身、简约优雅的设计语言,瞬间收获了科技媒体的一致好评。
发布会后官网预售5分钟售罄的盛况,更让市场对其充满期待,Omdia当时甚至预估首年全球出货量可达1000万台。
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上市两个月后,这款“颜值担当”便陷入“销售惨淡”的困境,首周激活量仅约5万台,与iPhone17 Pro系列供不应求的火爆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核心在于苹果为追求极致轻薄,做出了太多触及用户刚需的功能妥协。
![]()
其中续航短板成为最致命的硬伤,为压缩机身厚度,iPhone Air的电池容量被缩减至3149mAh,远低于标准版iPhone17的3692mAh。
实际使用中,轻度用户都难以支撑全天续航,重度用户更是需要时刻依赖充电宝。
影像系统的缩水同样难以被接受,作为起售价7999元的中高端机型,iPhone Air仅配备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像头,取消了超广角与长焦镜头,直接导致人像模式、空间视频、微距摄影等核心功能缺失。
更隐蔽的是内部配置的隐性降级,搭载的A19 Pro芯片为阉割版;数据接口仅支持USB 2传输速度;受空间限制取消底部扬声器,仅保留顶部单声道输出。
![]()
再加上定价策略的尴尬则让产品雪上加霜。
iPhone Air的售价介于基础款与Pro系列之间,却既没有入门级产品的价格优势,也缺乏旗舰机型的完整配置。
不过iPhone Air 2的延期,表面看是销量未达预期的被动应对,实则是苹果产品线战略的主动收缩与自我修正。
最初,苹果规划在2026年秋季同步推出iPhone18 Pro系列、折叠屏iPhone与 iPhone Air 2,构建覆盖全价位、全形态的四产品线矩阵。
![]()
然后iPhone17系列的意外爆火,让苹果看到了“实用主义”的市场红利,将旗舰级处理器、120Hz高刷屏等配置下放至基础款,同时定价更具诚意,上市10天销量较前代增长14%,中国市场销量近乎翻倍。
这种“高端配置+亲民定价”的组合拳,恰恰击中了iPhone Air未能覆盖的主流需求,也让苹果意识到,脱离用户刚需的形态创新难以支撑销量。
再加上供应链的调整进一步印证了苹果的战略转向。
![]()
富士康拆除绝大部分生产线、立讯精密停止生产,本质上是将产能与资源向热销机型倾斜。
加上苹果在财报会议上对iPhone Air的市场表现避而不谈,转而强调iPhone 17系列的增长,也释放出明确信号。
那就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苹果不愿为小众产品消耗过多战略资源。
不过,苹果并未完全放弃超薄产品线,消息显示部分工程团队和制造合作方仍在推进相关工作,并且iPhone Air 2的核心升级方向已基本明确。
那就是在保留轻薄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优化续航与影像系统,配备更大容量电池、双摄像头设计,并引入iPhone17 Pro上的VC均热板散热系统。
![]()
重点是选择2027年初与iPhone 18、iPhone 18e同步在春季上市,可以避开秋季Pro系列的销售旺季,并且春季换机潮虽不如秋季强劲,但用户决策更理性,对“差异化卖点”的接受度更高,适合iPhone Air 2这种主打特定需求的机型。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来,智能手机的本质是工具,而非艺术品,再极致的设计,若脱离了用户刚需,最终只能沦为“叫好不叫座”的小众产品。
对此,大家期待未来的调整吗?欢迎回复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