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取款遭遇以“反诈”名义盘问,并调取上个月的银行卡流水,甚至要报警。当你遭遇这样的事情后,你是不是感觉毛骨悚然?你到底是银行用户,还是银行的犯人?
![]()
新闻报道称,一名男子去某银行取款,ATM机只能取5000元,他想取4万,于是就到柜台取钱。柜台服务员和银行领导表示,需要询问钱的用途。
央行规定,取款5万以上需要报备用途,这是“反诈”规定。但是这家银行却说,取款超过1万就得报备用途。这名男子报备用途为“个人消费”,接着柜台服务员竟然询问:具体是做什么消费?
这个男子开始感觉不对劲了。但是无奈着急取款,就告诉他们:为了参加婚礼给红包。这下好了,柜台工作人员竟然调查起这名男子的银行卡流水,问他上个月一笔入账数万元,是什么来源?
男子终于坐不住了,这是询问反诈,还是审问犯人?银行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调取用户流水,随意查用户账目?这还有隐私可言么?这钱放在银行还能安全么?结果,没等男子回过神。这家银行竟然说已经报警,并报反诈中心,让他不要离开等警方处理。
可是过了一会,警察没来,银行又说:“可以取款了。”男子问,警察去哪了?对方答:警察没空,反诈中心电话打不通。经过这么一折腾,男子也不敢取款了,直接离开。
我相信这个男子肯定会在后续把所有钱转出这家银行,并销户。这银行显然把“反诈”当作限制资金流出的“尚方宝剑”,对“反诈”层层加码,让人有了当年口罩时期查核酸码的既视感。
这里面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反诈工作是必要的,如何不被银行用作控制资金流出的手段?我也曾遇到类似情况,银行卡进一笔钱后,想要转出,银行卡突然被锁。到柜台操作,又说:“必须提供银行卡进账来源证明,转出证明。”
反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骗,而却成了银行拦截资金流出的工具。百般刁难用户,让用户无法转出。只要识别不是诈骗即可,为何要层层加码?
其次,银行柜员有什么权力查询用户流水?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突然接到自己银行卡所在银行的客户经理电话,告知你:先生您好,您卡上有XX万资金闲置,我们这里有3%的理财,您最好买上理财。
好么,我卡里有多少钱,银行柜员一清二楚?请问,如果某银行柜员与诈骗分子、抢劫犯勾结,出卖用户身份怎么办?
用户的隐私保护,谁来保证?在一个银行开了卡,一个普通的理财工作人员就能知道你卡里有多少钱?这真的是让人感到背后发凉啊。
所以,“反诈”绝不能成为银行谋求私利,侵犯用户隐私的借口。“反诈”不能走歪了,需要回归防诈骗本身。你们说有道理么?
最后说下今天盘面:
昨晚美股在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刺激下,大幅反弹,纳斯达克反弹两个多点,热门科技股集体反弹。
但是A股和港股开盘后,竟然高开低走。A股的芯片、算力、机器人均下跌。港股也类似走势,但是在A股收盘后,港股开始反弹,恒生指数以微涨收盘。
盘面看,港股走势好于A股。这与我这几天的分析判断一致:
港股先于A股回调,恒生科技,互联网,创新药都已回调到支撑位,有反弹预期。而A股的科技赛道股的回调才刚开始,加之连续上涨半年之久,没有一次像样的回调,这次的回调或许不会立即结束。
后续,仓位应该向港股倾斜,等A股科技回调好了后,再参与。
我每天都会在星球上做分析,帮助大家把握机会,控制风险,你也可以参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