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家长总是怀揣着满满的爱与期待,想要为孩子遮风挡雨、铺就坦途。然而,很多时候,家长那些看似用心的“关怀”与“指导”,却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
其实,“不打扰”才是最高级的养育,可遗憾的是,90%的家长,却都在不经意间破坏着,这份珍贵的养育智慧。
1、不打扰,给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激发内在创造力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和渴望。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家长过多的干预往往会打断他们的思维,抑制创造力的萌芽。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实验,他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材料,让他们自由搭建。有的孩子专注地构建着自己心中的“城堡”,这时,一些家长忍不住在一旁指手画脚:“应该这样搭,那样搭更稳固。”结果,原本沉浸在创造中的孩子变得无所适从,原本充满创意的搭建也变得中规中矩。
而那些被允许自由探索的孩子,他们会在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比如,有的孩子用积木搭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虽然看起来不太稳固,但这是他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结果。
![]()
家长如果能在此时给予鼓励和欣赏,而不是急于纠正,孩子的创造力就会像被点燃的火花,越烧越旺。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不打扰他们独立探索的过程,就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释放潜能的舞台,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2、不打扰,尊重孩子的情绪节奏,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或开心,或难过,或愤怒。这些情绪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家长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急于评判或制止。
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因为和小伙伴抢玩具而大哭起来。她的妈妈立刻跑过去,大声呵斥道:“哭什么哭,这么点小事就哭,一点都不坚强。”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原本只是因为没抢到玩具的委屈,现在又加上了被妈妈责备的难过。
相反,另一位妈妈面对同样的情况,她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温柔地说:“宝贝,没抢到玩具是不是很难过呀?妈妈陪着你。”小女孩在妈妈的安抚下,情绪逐渐平复下来。然后,妈妈又引导她和小伙伴商量轮流玩玩具的办法。
![]()
这位妈妈没有打扰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而是给予了足够的空间让孩子释放情绪,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情绪。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在一次次情绪体验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家长不打扰孩子的情绪节奏,就是让他们有机会去感受、去表达、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不打扰,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铸就坚韧品格
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难免会犯错。很多家长害怕孩子犯错,总是试图为孩子规避一切风险,一旦孩子出现错误,就立刻跳出来纠正。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有个小男孩想要自己系鞋带,可是怎么都系不好。他的爸爸在一旁看着着急,直接伸手帮他系好了。小男孩一脸失落,他原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这项技能。
如果爸爸能选择不打扰,让小男孩自己尝试,哪怕他系得歪歪扭扭,甚至多次失败,但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他会逐渐掌握系鞋带的技巧。
而且,当他最终成功时,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试错经历,小男孩学会了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培养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
孩子就像一棵棵幼苗,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家长的不打扰,就是让他们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磨炼意志,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结
“不打扰”的养育方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它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让我们都学会这份最高级的养育,用“不打扰”的爱,陪伴孩子走过美好的童年,走向光明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