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超乎人类想象的、持续了整整200万年的超级暴雨,它不是神话,而是2.3亿年前三叠纪晚期,地球上真实发生的“卡尼期洪积事件”。
![]()
在2.3亿年前,地球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模样,所有的陆地板块并非如今天一般七零八落,而是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组成了一块名为“盘古”的超级大陆。
由于其无比庞大的体量,大陆的绝大部分腹地都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在抵达这片内陆之前早已被榨干,其结果是盘古大陆的中心地带极度干旱,如同一片被太阳无情炙烤的、面积相当于数个亚洲的巨大荒漠,地球的气候被一种“超级季风”系统所主宰,但其雨带始终无法深入滋润这片干涸的心脏。
![]()
适应干旱的生物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小型哺乳动物的祖先和各种早期的爬行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它们是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王者。
而当时的恐龙呢?
它们还只是这片大陆上的边缘角色,彼时的恐龙体型不大,种类不多,完全无法与那些主流的爬行动物相抗衡,它们被排挤在盘古大陆边缘的、狭窄的湿润丛林地带,苟延残喘。
![]()
在盘古大陆的西北角,一股名为“兰格尔地幔柱”的恐怖力量正在苏醒,地幔柱是来自地球深处、携带着惊人热量的超级岩浆流,于是乎一场地球史上最剧烈的火山活动之一,泛流玄武岩喷发开始了。
这并非我们熟知的、那种锥形的火山喷发,而是“裂隙式”喷发,大地开裂,岩浆如同大地的鲜血,从巨大的裂缝中“流淌”出来淹没一切,这场喷发规模空前,覆盖了数千公里的土地,其喷发的岩浆总量,是美国黄石超级火山爆发的百倍以上。
![]()
当炙热的岩浆流经盘古大陆广袤的原始煤层之下时,如同点燃了一个天然的、覆盖数千公里的“地下煤炭灶”,岩浆“烘烤”了这些封存了亿万年碳元素的古老煤层,导致更多、更恐怖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被释放出来。
![]()
全球平均气温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了3至4摄氏度,这额外的、巨大的热量,全部被注入了地球的水循环系统,海洋蒸发作用被推向了极限,天空布满了前所未有的、厚重无比的浓云,更关键的是全球变暖彻底打乱了旧有的“超级季风”系统,那些原本孱弱的、无法深入盘古大陆腹地的水汽,如今在强大热能的驱动下,获得了长驱直入的动力。
![]()
终于,雨水落在了这片已经干旱了数百万年的土地上,起初这或许是“久旱逢甘霖”,但随着火山的持续喷发,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与水汽结合,形成了腐蚀性的酸雨。这场降水逐渐从“甘霖”变成了对旧有生态系统的无情“冲刷”。
![]()
根据地质记录,这场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但从未真正停止过。它一下就是200万年,这场持续两百万年的气候巨变,对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而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生态灾难,在海洋中,全球变暖导致了海水缺氧,而酸雨则导致了海洋酸化,约30%的海洋生物因此而灭绝。
![]()
在陆地上,那些习惯了干旱环境的喙头龙、植龙和我们那些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祖先,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消失了,干旱的荒漠变成了泥泞的沼泽和雨林,它们适应的植被被冲刷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它们无法消化的潮湿植被,它们在这场无尽的潮湿和阴冷中举步维艰,种群迅速崩溃。
![]()
有一个类群的动物,却悄然适应了这一切,那就是当时还处于边缘地位的恐龙,以体长6米的埃雷拉龙为例,它们和它们的祖先,本来就生活在盘古大陆边缘那些潮湿的丛林地带,当这场“全球绿化运动”开始时,它们原本狭小的栖息地,在200万年间扩张到了整个大陆。
![]()
在卡尼期洪积事件的地层之前,恐龙的化石凤毛麟角,其足迹化石在所有陆地动物足迹中占比不到10%。而在该事件的地层之后,短短几百万年里,恐龙的化石和足迹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其足迹占比飙升至所有陆地动物足迹的9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