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浦轩 记者 刘伟娟)11月11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不动产分会“走进”系列活动首站近日落地浦口响堂,数十名相关领域的南大校友相聚这片山谷,暂别都市喧嚣,在半日时光里沉浸式“读懂响堂新生,解码乡村更新”。
![]()
活动当天上午10点,在响堂村乡村讲习所,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不动产分会名誉顾问、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教授,以“文化赋能城市空间”为核心展开分享。结合浦口区在城市更新中的探索实践,陈卫新用深厚学养与生动案例,为校友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案例精彩的精神盛宴。
“城市更新,并非冰冷地推倒重建,它关乎城市记忆,是一代代人生活印记的温情相传。”陈卫新将科巷菜场的活力焕新、甘熙故居古戏台的古今交融、浦口火车站片区的规划期待纳入分享。这些跨越时空的实践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在敬畏历史文脉的前提下,以创意为桥、以设计为媒,尤其注入文学叙事般的想象力,为旧空间注入新灵魂,最终实现“功能再生与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这场分享不仅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触,更让校友们清晰地看到浦口区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独特思路与扎实成效,引发阵阵共鸣。
![]()
实地探访环节,30多名校友沿响堂蜿蜒村路漫步,感受浦口城市更新的代表性空间。曾经朴拙甚至略显破败的乡村建筑,在设计师的巧思下,既守住了乡村的原生风貌,又配备了现代生活的舒适与美学,变身成为备受青睐的特色民宿。在回艺SPACE,艺术、创意与浦口的自然生态无缝融合,传统乡村元素与都市审美碰撞出奇妙火花,直观展现了浦口区“艺术点亮乡村”的实践成果。
一路上,山谷间金黄的稻田与暗香浮动的桂花相映成趣,原始乡村风光与精心更新的空间交错呈现,这幅恬静又充满生机的画卷,正是浦口乡村发展理念的具象表达。校友们纷纷用镜头记录秋日浦口的美好,更深刻体会“响堂模式”的核心:响堂基于对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深度尊重,以“针灸式”微更新引入契合的文化业态与生活美学,让古老村庄在保持独特气质的同时,焕发出“可感知、可体验”的新活力,成为“新乡村生活范式”的典型样本。
此次活动不仅为校友们提供了亲近浦口自然、交流合作的机会,更让浦口区借助专家的理论指引与团队的实地考察,进一步梳理了城市更新的“浦口经验”。未来,浦口区将继续以响堂等特色村落为抓手,深化“艺术点亮乡村”发展路径,让更多乡村与城市空间在守护记忆中拥抱未来,让浦口的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