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杨浦区中心医院徐亚平主任团队为11岁重度听障男孩小军(化名)实施了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标志着杨浦区中心医院在治疗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领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术后仅4天,小军便顺利出院。如今,小军的“新耳蜗”已顺利“开机”,全新的有声世界正向他敞开大门。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精准评估、周密准备
为“寂静”患儿重启希望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严重的听力障碍,指双耳在1khz及更高频率的听阈超过90db,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中的一级听力残疾。在小军的世界里,除了部分声音频率可能存在一点点微弱的音感之外,绝大部分声音频率对他来说都是一片寂静。
听闻徐亚平主任手术技术好、创口小,小军一家于一个月前慕名前来看诊,徐亚平立即联系听力室和内镜室医生展开周密的“战前”准备。这台手术成为小军一家摆脱寂静、重启希望的曙光。
![]()
![]()
徐亚平介绍,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对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要在人耳最精密、最娇嫩的耳蜗结构内进行操作并非易事。每一位耳蜗植入的候选患者都必须经过一套严苛的“准入”流程。“这不仅仅是听力检查,我们会通过ct和mri,精准评估患儿耳蜗的内部结构、神经走向和有无畸形。这就像在出发前,我们必须拥有一张最精确的地图,确保每一步都踩在实处、符合手术指征。”
团队密切配合
挑战毫米级精度手术
要开放耳蜗植入“窗口”,必须保护两条重要的神经——面神经和鼓索神经,并且在两条细小的的神经中间“挖隧道”进入,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损伤,甚至引起面瘫等并发症,如何在保护残余听力和面部神经的前提下精准植入是本次手术绕不开的难题。
“我们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毫米级的精细操作,耳蜗结构的个体差异、面神经位置的变异以及可能出现的出血和外淋巴漏等都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徐亚平解释道。“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护理以及耳蜗工程团队的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一场交响乐演出,每个声部都要完美配合”。
![]()
手术那天,手术室空气中只有监护仪平稳的滴答声和器械传递的轻微碰撞声。徐亚平俯身于手术显微镜前,麻醉医生密切监控着生命体征,手术护士精准传递器械;耳蜗工程师实时监测设备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他们的目光集中于一个只有几毫米大的开放窗口——那是11岁重度听障患儿小军通往有声世界的入口。
约一小时后,随着最后一针缝合完毕,植入手术圆满成功。术中出血<5ml,耳蜗工程团队的监控数据显示植入成功。
专业团队术后跟踪服务
让患者重获新“声”
人工耳蜗并非一装即响,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住院4天后,小军顺利出院,精神状态良好。徐亚平表示:“伤口愈合非常理想,为开机调试创造了最佳条件。”
![]()
如今,小军的“新耳蜗”成功“开机”。治疗团队为小军制定了后续康复方案,由专业的听力师团队进行跟踪服务。此后数周,耳蜗工程师也将多次进行精细调试,逐步将电信号转化为最适合患者大脑接收的“声音”。
这场生命的“声”机,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温暖助力。自2023年起,人工耳蜗被纳入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像小军这样的重度听障人士有了改善听力的宝贵机会。
人工耳蜗植入是解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1、人工耳蜗适用人群
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2.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至5岁;
3.配戴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3至6个月后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
4.无手术禁忌证;
5.家庭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6.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
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
1.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
2.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3.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开放短句识别率≤30%;
4.无手术禁忌证;
5.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6.有家庭的支持。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