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奶皮子糖葫芦,这届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
还记得上一次为了一口吃的排队半小时,是什么时候吗?恭喜你,机会又来了!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固体杨枝甘露的刷屏,大概率又一次精准击中了你的钱包与好奇心。
![]()
![]()
小红书@kisra、@杨枝甘露▐
这款食品界的“艺术品”,网络可查价格在18-70元不等。当你牺牲了好几杯奶茶,捧着它完成寻光线、找角度、选滤镜……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成功上传社交媒体之后,终于舍得低头咬下第一口。嗯,好像……也就那样?
美食并不能让人“灵魂出窍”,但带来一个值得思考的经济学问题——这串糖葫芦的千层外壳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千层心机”。
![]()
![]()
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仿佛集体陷入了一个循环——
被一种新的网红小吃吸引→排队→高价购买→拍照→发布→内心泛起一丝微妙的空虚→等待下一个网红小吃。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先从一个反常识的经济学原理说起。
凡勃伦效应,指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消费现象。这似乎违背了“物美价廉”的传统购物观,但想想奢侈品柜台前永远不缺的顾客,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卖的从来就不是使用价值,而是“面子价值”。一个LOGO的魔力,远大于材料和人工。羊皮底的高跟鞋不是为了徒步,千层糖葫芦也不是为了果腹。
![]()
小红书@Huaayueu.▐
一串“奶皮子杨枝甘露千层糖葫芦”,高昂的价签本身就是最醒目的警示牌,把自己和路边摊上两元一串的传统糖葫芦区隔开来,宣告自己身处另一个“阶层”。
你吃的是奶皮子吗?不,是“我快人一步”的自由度;是固体杨枝甘露吗?不,是“我更懂生活”的优越感;是千层糖葫芦吗?不,是一种社会幻觉!当价格高到让你肉痛的那一刻,消费行为就从满足口腹之欲升华为投资社交形象。“人设”付费,最为昂贵!
![]()
网红小吃,是如何一步步被“镀上金身”的呢?它们拥有一套成熟的“造神”流程。
![]()
![]()
小红书@Mooyi▐
名字要长,字字“戏精”
镀金术一
“奶皮子”是民族特色、“杨枝甘露”是地域经典、“千层”是工艺难度,每一个词都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戏精“演员”,叠加在一起,上演了一出门票昂贵的“社交戏剧”。这份华丽的“简历”彰显着其多重Buff加持的稀缺性,仿佛在说:“我贵得有道理,你买得有理由!”糖葫芦,终于冲出了食品领域,闯入“概念”赛道。
![]()
![]()
左图:奶皮子酸奶碗 @噎噎大王
右图:奶皮子山楂Gelato @暖烘烘▐
标签筛选,“贵族”入内
镀金术二
高昂的价格其实是一个高效的“筛选器”,它礼貌地劝退了那些追求“吃饱”的实用主义者,恭迎追求“吃好”的存在主义者。此时“价签”的作用,就如同顶级夜店的VIP通道,核心使命就是过滤“闲杂人等”,确保圈子里的纯粹与格调。
![]()
小红书@肚肚今天又吃多了▐
队伍越长,氛围越好
镀金术三
蜿蜒曲折的长队,是这场营销最好的“气氛组”。这种“备受追捧”和“需要抢购”的现场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暗示,进一步抬高了产品的“感知价值”。
![]()
![]()
小红书@好一个帅哥啊、@糯米加油呀▐
所以你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漫长的“时间成本”,你一定会在潜意识里不断说服自己:“等了这么久,它一定是值得的!”殊不知,你的每一分钟等待,都被无声地折算进了它的品牌溢价里,由你自己买单。
![]()
如果说“凡勃伦效应”解释了“糖葫芦为什么这么贵”,那么 “社交货币” 理论则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心甘情愿掏钱”。
社交货币,指个体在社交网络中,能够用来提升自我形象、建立关系、获取影响力或地位的“资本”或“资源”。说人话就是——那些能让你在朋友圈里“嘚瑟”的东西。在当今时代,很多消费行为已经与商品实用性脱钩,变成一种以炫耀、交流和获取点赞为目的“行为艺术”——正所谓“我消费,故我存在”。
![]()
很大程度上,顾客是在为网红糖葫芦的颜值买单。它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独特的结构,天生就是为了在社交平台的“视觉战争”中获胜而设计的。它的主战场,从来不是你的胃,而是你那精心经营的朋友圈九宫格。
![]()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成本拆解:48元的总额里,5元是食材成本;20元是凡勃伦溢价,为“贵”的感觉买单;23元是“社交货币”价值,为拍照打卡权和朋友圈谈资付费。
试想一下,当聊天中,你可以看似不经意地抛出:“哦,那个啊!我吃过。排了好长的队呢!不过我觉得XX店的更好吃,他们的柚子是现场剥的。”这是一种高效的群体身份认证的方式。所谓“吃货”人设,也不过是最浅的第一层,更深层的是“生活探险家”人设。
![]()
好了,理论时间结束,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网红小吃”的经济学公式:网红小吃=凡勃伦效应 (制造昂贵稀缺感))+ 社交货币(提供分享炫耀欲)。这个公式精准地拿捏了现代人的情感软肋——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羡慕,渴望证明自己的独特存在。
没错,商业模式都是有套路的,我们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些套路,只是预防“被套路绑架而不自知”的盲目消费。当下一个“万层臭豆腐”出现时,我们不妨默念这个公式,在扫码付款前,进行一次快速的“灵魂三问”:
一问动机:我是真的馋它身子,还是馋看客即将送上的点赞?
二问价值:它的价格是否匹配它给我带来的纯粹味觉愉悦?
三问成本:我愿意为这份综合体验(包括吃和炫耀),支付多少时间和金钱?
![]()
![]()
广州的网红雪糕已经卷到了白切鸡上
@阔落唔飞冰▐
当我们能笑着看穿糖葫芦那件“奢侈品”外衣时,我们就真正地,成为自己欲望的主人。
我们与网红小吃的关系,实则映照出我们与这个喧嚣时代的关系。它用甜蜜的陷阱考验我们的定力,我们用清醒的思考叩问自己的内心。
![]()
爆火的海洋冰粉
@派大星的粉红裤▐
愿你我在这个“食物亦网红”的时代,既享受舌尖的热闹,亦守护心灵的清明。一层的糖葫芦可以吃,千层的糖葫芦也可以买——敢于为心动支付溢价,也敢于为真实的价值转身离开。
自己的价值,终究还是自己定义,才最值得!
编辑:Yuri
撰文:鱼龙曼衍
设计:棒棒
图源:Pinterest、小红书、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