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哪一个品类能靠“跟风”站稳脚跟。
![]()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吴桐;编辑:笛子。
10家新店,7家熬不过3个月,闭店率直逼80%。2025年,餐饮市场有不少所谓的网红创业项目,它们看似十分火爆、谁做谁赚、扩张神速,却又在短短数月内批量倒闭,留下一地鸡毛与无数亏损的创业者。
结合行业数据与市场调研,红餐网梳理出今年四大餐饮“杀猪盘”,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披着“风口”外衣的“短命生意”。
![]()
干蒸菜:
批量开店批量闭店,
二手设备贱卖都没人要
今年年初,全国多地突然冒出一大批打着“顺德干蒸”“宁波干蒸”的干蒸菜馆,客单价十五元到四五十元不等,凭借“不加一滴水”“还原食材最原始的鲜美”“拒绝预制菜”,迅速走红,掀起一轮扩张潮。
但不过半年光景,这一品类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闭店潮。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图分享,很多年初新开的干蒸菜门店,如今门口都贴上了“旺铺转租”的告示。这些亏损离场的创业者,甚至连卖设备回血的路都被堵死了,因为在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眼里,干蒸菜的设备回收价值不高,大多只能按废品处理。
![]()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干蒸菜为什么“退热”得如此快?
首先,门店装修简单,清一色地复制粘贴,招牌是一块手写店名的素铁皮,室内则是千篇一律的破旧市井风,一切追求“省到极致”。这种“叙利亚”风格一开始还能吸引眼球,但相似的门店多起来后,就毫无辨识度可言。
菜品同样同质化严重,各家门店的SKU高度雷同,不外乎排骨、土鸡、鱿鱼等常规选项,产品丰富度有限,再加上口味比较单一、清淡,消费者很容易吃腻。产品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市场复购率低。
此外,干蒸菜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鲜,对食材新鲜度有硬性要求。但部分商家为控制成本,用冷冻品替代新鲜食材,只模仿了干蒸菜的“形”,却丢了“魂”,也让整个品类的信任崩塌,消费者越来越不买单。
![]()
牛肋条自助:
凭一时的红利入局,
红利散去后一地鸡毛
“人均六七十,牛肋条畅吃”——去年年底,一批自助牛肋条餐厅踩着牛肉降价的风口火起来,以高性价比为卖点风靡一时。但不到一年时间,这一品类便急速降温,门店开始批量关闭。
事实上,这门生意从一开始就掉进了投机主义的陷阱。
牛肋条自助的爆发,是踩在牛肉价格下跌的窗口之上。据农业农村部数据,随着牛肉进口量激增,去年牛肉价格连月下降,截至2024年12月底,肉牛批发价在短短半年内下跌24%,创五年来的历史新低。
正是看中这一成本红利,一批嗅觉敏锐的商家抓住牛肉价格的下行周期,打造品牌、强调“低成本高回报”,吸引大量创业者涌入。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短期内,低廉的食材成本确实能为门店带来可观盈利,但同时也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牛肉价格一旦回升,整个模式便难以为继。更何况,牛肉供应链本身就极不稳定。
随着全球牛肉价格开始上涨,危机如期而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球牛肉价格已连涨四个月,达到每公斤6.9美元,创196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国内牛肉市场同步跟涨,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9月,国内鲜牛肉月均交易价格为61.88元/公斤,同比涨幅达27.33%。
这轮价格回调,把很多跟风入局的牛肋条自助餐厅逼到了绝境。60元的定价,如今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加上自助模式下,顾客浪费严重,成本更加压不住了。
面对成本压力,门店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涨价,但牛肋条自助本就依赖高性价比吸引顾客;二是降低食材品质,而这势必影响复购率。无论选择哪条路,几乎都是“死路一条”。
社交平台上,牛肋条餐厅开业就亏损的案例比比皆是,有门店开业2个月就亏了15万。
仅凭一时的红利入局,将盈利完全寄托于波动的市场周期,这样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
![]()
大锅卤菜:
一个“完美”骗局,
专门收割“韭菜”
“摆摊卖卤菜,月入10万+”——2025年初,这类创业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共同编织了一个草根暴富梦。
视频内容几乎如出一辙:“两小时卖两三百斤卤菜,月入10万元!”“‘95后’小伙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是什么体验”等类似的宣传话术,看似草根的老板出镜,配上摊前排起长龙,一大锅卤味几小时就卖完的场景,让不少创业小白心动不已。
但现实很残酷,看似励志的造富神话,其实是这些“暴富者”们专门针对创业者设计的完美骗局。
据人民日报调查,“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10万元”的套路环环相扣,一批所谓的大锅卤菜 “师傅”先在短视频平台上塑造草根逆袭人设,再雇人排队制造“供不应求”假象,最后吸引创业者付费加盟、高价购买配方或课程,完成收割。
![]()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有不少上当的“韭菜”创业者表示,所谓的秘制配方在网上随处可查、实际出摊半天无人问津、线下根本没那么多人消费……
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北的一对夫妇被摆摊视频吸引,支付了2980元的学费远赴安徽学艺,学成后购置设备、原料开摊,结果连续经营20多天,生意始终冷清,日销售额仅五六十元,回本遥遥无期。
![]()
7元生烫牛肉米线:
速生速死,
低成本、回本快的“造富故事”
最后一个,就是这两年疯狂扩张的“7元生烫牛肉米线”,“鲜切现烫,新鲜看得见”的背后是“速生速死”的残酷现实。
近两年,大量创业者涌入7元生烫牛肉米线赛道,“低客单、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是关键诱因。
首先是低客单、高流水。7元生烫牛肉米线以“7元鲜切吊龙”为特色,一碗牛肉米线15元,加上小吃、配菜,客单价能控制在20元左右,凭借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引发排队,进而营造出高流水的表象。此前,就有不少生烫米线店表示“50平米门店,日均翻台超20轮”“一天营业额2万元”。
其次,低成本、回本周期短。门店大都走极简或市井风,且所需门店面积小、初始投资相对较低。一家50-80平米的社区店,总投资在15-25万元,有品牌甚至喊出最低6万元就能开一家50平米的门店。
在相对低成本的基础上,7元生烫牛肉米线项目往往会重点宣传回本周期短。这种“看似好做好赚”的错觉,吸引了大量小白创业者盲目跟风,也为后续的“速生速死”埋下伏笔。
![]()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随着门店数量激增,众多问题开始浮现。低门槛让创业者扎堆,广州某商圈500米内就有5家生烫牛肉米线,主打产品、菜单结构、装修风格等几乎全一样,同质化极其严重,消费者审美疲劳、新鲜感流失。
没有差异化,很多门店开始打价格战,各种低价套餐你来我往,叠加牛肉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最终很多门店毛利率低到20%,一个月下来赚的钱连房租都不够交,根本活不下去。
其实,7元生烫牛肉米线这类低客单项目,往往是选址定生死。门店要想维持高流水,必须保证高客流,因此选址尤为重要。
然而,对于小白创业者而言,点位资源恰恰是他们最欠缺的。大量缺乏经验的创业者盲目涌入,在未充分评估市场容量和竞争环境的情况下便仓促进场,既缺乏合理的选址策略,也难以获取优质的点位资源,最后只能“贴身肉搏”式地密集布局,沦为炮灰。
结 语
纵观这四大“杀猪盘”品类,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低门槛、易复制、高同质化。它们放大了餐饮的“易”,却掩盖了其真正的“难”——持续盈利的能力、差异化的竞争力、对市场周期的预判力。
餐饮从来不是一场“谁快谁赢”的短跑,而是一场考验耐力、洞察与运营能力的马拉松。没有哪一种模式能一劳永逸,也没有哪一个品类能靠“跟风”站稳脚跟。
毫无调查和准备盲目去投入某个项目,那不叫投资,叫赌博。
在此,也提醒广大餐饮创业者:在投身任何一个项目之前,务必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是否真正理解这个品类?
你是否具备差异化的竞争力?
你是否做好了深耕其中而不是赚快钱的准备?
如果无法给出答案,那就需要悬崖勒马。毕竟,大家开餐饮店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故事里的“那头猪”。
本文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红餐”小程序覆盖32000 +品牌数据库,门店分布、区域热度一键可查!不管是做竞品分析还是研判市场,这些数据都是餐饮人的“决策王牌”。
点击下方入口,把餐饮品牌的成长逻辑扒得明明白白!
红餐网已同步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36氪、虎嗅网、21财经、每日经济新闻、钛媒体、前瞻网、赢商网、亿欧网、亿邦动力、雪球网、老虎财经、投融界、知乎、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新浪财经、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界面新闻、凤凰网、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抖音号、视频号、B站、UC大鱼号、同花顺财经、顶端新闻、360图书馆、联商网、商业新知、东方财富网等近50家媒体平台,并同全国数百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hongcang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