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海“赛”引力
加载活力“方程式”


![]()
团泊湖畔,风拂湖面漾起碧波,2025团泊湖半程马拉松虽已落幕,但其留下的热度从未消散:万人参赛规模、5分钟名额告罄的亮眼数据背后,这场体育盛会如同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文旅消费、场地利用、产业发展的版图上,激荡出一圈又一圈持久的活力涟漪。
赛事升级:从“办赛事”到“留风景”
清晨的团泊湖畔,骑行者在环湖路上穿梭,跑者在绿道上畅快奔跑。今年完成升级的环湖赛道,已成为运动爱好者争相打卡的“城市风景线”。这条融合生态景观与科技设计的赛道,不仅让人们在运动中沉浸式感受“华北明珠”的自然魅力,更成为静海大健康产业活力的生动缩影。
![]()
赛事热度的延续,离不开服务与硬件的有力支撑。“当时比赛的酒店套餐太省心了!两晚住宿加光合谷景区门票,还有赛事接驳车券,赛后直接拉去景区,还品尝了地道的团泊炖鱼,比单纯跑‘半马’有意思多了!”来自北京的跑者李大哥至今仍对行程赞不绝口。这份便捷体验,正是静海针对54%外地参赛者推出的“赛事化定制”服务:酒店专属套餐、景区赛场直达巴士,让跑者全程无忧。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赛结合”的创新实践。团泊健康城改造的网球中心停车场及内广场,平日里是周边群众健身休闲的便民空间,赛事时即刻变身功能完备的起终点;同步推进的西堤赛道提升工程,通过景观优化、标识完善,让竞速之路与湖畔风光无缝融合。静海用细节打磨,将“一过性”的赛事热度,转化为居民日常可享的幸福感。
文旅联动:从“跑者行”到“全民游”
一场马拉松,打开了团泊湖文旅融合的新空间。借着赛事东风,“团泊秋日环游记”系列活动顺势启幕,将奔跑与赏景、消费深度绑定,让参赛者和游客在运动之余,尽情探索团泊的秋日韵味。
![]()
周末的团泊湖畔,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文旅画卷:晨光中跑者穿梭,午后的露营地欢声笑语,傍晚的特色餐馆座无虚席,热气球观光、无人机表演轮番上演。
来自市区的刘女士分享道:“孩子们在这里做手工、看表演,我们还能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农产品,这样的周末体验特别充实。”
旅游巴士串联起景区与赛场,酒店套餐解决了住宿与行程的难题,系列活动则用湖光秋色与人间烟火,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没有了比赛日的喧嚣,团泊湖却多了一份持久的魅力——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正让这里成为京津冀地区“微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筑基:从“做产品”到“创品牌”
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天津市远东蓝剑自行车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舞动,车架组装一气呵成,流水线上每30秒就有一辆电动助力车新鲜下线。“从前做普通通勤车,现在专攻‘智造’,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天津市远东蓝剑自行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子旭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
这样的“智造升级”,在静海体育产业中已是常态。目前,全区体育相关企业超450家,36家年产值破千万元,其中近三成是自行车及零部件企业——从传统山地车到高端碳纤维赛车,从基础零部件到智能控制系统,静海早已摆脱“低端代工”标签,迈向“高端智造”新阶段。全区133项体育专利中,47项源自自行车企业,“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单一生产”到“全链发展”的转型,让体育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持久引擎”。
团泊湖的风,掠过赛道的余温,拂过文旅的烟火,吹进产业的车间。这场体育盛会的价值,早已超越终点线的欢呼:它让场地更实用,让风景更值钱,让产业更强劲,更让每一份涌动的活力,都化作静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脚步。
来源:静海融媒
一键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