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掀起房产直售潮:五折起售背后的市场逻辑
2025年末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一股特殊浪潮——多家银行正以"五折起"的折扣力度批量出售房产。从兰州农商行近200套房产的集中挂牌,到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的跟进,这场由金融机构主导的资产处置行动,正在重塑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格局。
规模空前的银行直售行动
京东资产平台数据显示,仅兰州农商行一家机构,当前挂牌的房产标的就达720个,其中2025年新增630个。这些房源遍布全国,既有海南澄迈的度假住宅,也有沈阳新区的刚需楼盘,价格跨度从几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和农信系统的处置规模远超国有大行——广东农信系统累计挂牌量突破1.2万套,四川农信更是达到惊人的2.4万套。
![]()
这些房产主要来源于贷款违约后的抵押物处置。以沈阳智峰地产开发的育才壹品项目为例,因开发商拖欠兰州农商行4.6亿元贷款,法院裁定将250多套住宅和商铺直接过户给银行。类似案例在各地不断上演,形成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规模庞大的"抵债资产池"。
价格优势与交易困境并存
银行直售房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价格优势。兰州城关区一套125平方米的住宅,市场挂牌价180-220万元,而银行直售价仅151万元,相当于市场价的7折左右。大连中山区某两居室更从1.6万元/平方米的历史高点,降至7000元/平方米的起拍价。但低价并未带来火爆成交,农业银行大连分行的房源经历多次流拍后,价格一降再降仍无人问津。
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背后,反映出市场对银行直售房 的认知差异。虽然相比法拍房,银行直售产权清晰、交易流程规范,但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部分银行开始尝试租赁权拍卖等创新方式,如中国银行佛山分行以861元/月的起拍价出租房产,试图盘活存量资产。
银行加速处置的深层动因
金融机构此时大规模出售房产,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传统处置路径效率低下成为首要痛点——从贷款违约到完成法拍通常需要两年以上,而直接销售能将周期缩短至数月。某股份行在云南安宁的抵债资产,从1.3亿元估值降至4200万元起拍,正是银行权衡时间成本后的现实选择。
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样关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法拍房平均折价率已跌破30%,成交量持续萎缩。这种背景下,银行不得不建立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部门,既为消化自身存量,也为捕捉市场错配机会。开源证券分析师指出,虽然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上升30个基点,但抵押物充足使得风险整体可控。
这场银行主导的房产直售潮,正在深刻影响房地产市场格局。对购房者而言,五折起的折扣虽诱人,但需理性评估资产质量;对银行来说,如何在快速回笼资金与资产保值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未来考验。随着更多金融机构加入直售行列,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定价逻辑或将迎来新一轮重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