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车企正掀起赴港上市热潮,前脚赛力斯(601127.SH、09927.HK)11月5日刚刚登陆港交所,同在重庆的千里科技(601777.SH)也正发力赴港IPO,冲刺“A+H”双平台。
透视招股书,银莕财经注意到,千里科技的经营极其依赖吉利集团,但吉利也“奶不动”公司业绩。近年来,其营收呈波动下滑趋势,且亏损愈来愈大。可谓,卖一辆,亏一辆。
如今,刚从力帆科技更名两个月的千里科技在印奇的带领下,选择以“AI+Mobility”战略打入港股资本市场,为“烧钱式”AI研发融资补血。
卖一辆,亏一辆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2025H1,千里科技分别实现营收86.27亿元、66.98亿元、69.64亿元和41.49亿元,整体呈下滑趋势;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2.62亿元、-3.29亿元和-1.16亿元,自2023年由盈转亏后,亏损持续扩大。
![]()
(千里科技近几年主要财务数据,图源:港股招股书)
其中,2025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高达1.70亿元,但仍未弥补当期亏损。
按地理位置划分,2022-2024年、2025H1,千里科技内地营收分别为66.12亿元、44.38亿元、41.24亿元和27.52亿元,海外营收分别为20.14亿元、22.60亿元、28.39亿元和13.97亿元,内地市场正逐渐萎缩。而此次赴港上市,部分募资将用于加强中国及海外市场的销售及服务网络,并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同期,以产品类别划分来看,千里科技的产品集中度高,汽车和摩托车营收占比高达85%以上。具体来看,汽车营收分别为57.67亿元、36.95亿元、41.76亿元和25.99亿元,占比分别为66.8%、55.2%、60.0%和62.6%;摩托车营收分别为21.25亿元、20.29亿元、21.36亿元和12.77亿元,占比分别为24.6%、30.3%、30.7%和30.8%;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为7.35亿元、9.75亿元、6.49亿元和2.73亿元,占比仅8.6%、14.5%、9.3%和6.6%。
![]()
(按产品划分的收入情况,图源:港股招股书)
2022-2024年、2025H1,千里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8.2%、4.1%、6.9%和5.5%,呈波动下滑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营收占比最高的汽车,毛利率却最低,成为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的“元凶”。报告期内,汽车毛利率仅4.7%、-5.3%、1.2%和-0.9%,甚至一度出现毛利率为负的情况。这意味着,汽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与此同时,千里科技费用开支也较高,直接影响盈利。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2025H1,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2.66亿元、3.75亿元、3.38亿元和1.43亿元;管理费用分别为4.33亿元、4.23亿元、3.38亿元和1.90亿元;研发费用则分别为0.91亿元、2.15亿元、4.07亿元和2.88亿元。
不过,与同行相较,自称“颠覆性创新技术引领者”的千里科技,实际上在研发费用率上并未做到“引领者”的水平。
![]()
(研发费用率情况,图源:银莕财经)
以A股汽车同行披露的数据来看,千里科技在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行业垫底,随着投入的增加,排名逐渐上升,但到今年上半年也未能进入行业前三。
搭上吉利,依赖吉利
在招股书中,有一个名字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千里科技的重要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吉利集团。招股书显示,吉利之于千里科技,既是股东,也是最大供应商和最大客户。
资料显示,2020年8月,公司因被判定破产而启动司法重组。在经过一系列复杂整合后,千里科技搭上了吉利的车。
2019年年报显示,千里科技当年净亏损达46.82亿元,次年8月,公司因被判定破产而启动司法重整。司法重整后,满江红基金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而满江红基金是两江基金管理及吉利集团联合设立的基金。
随后,经过几轮股权转让,截至今年10月16日,满江红基金持有千里科技29.85%的股权。满江红基金则由吉利产投持有50.94%合伙权益,满江红企管持有0.03%合伙权益;其中,满江红企管又由两江基金管理及吉利科技分别持有51%及49%权益。
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2025H1,千里科技对吉利的采购额分别为40.22亿元、33.87亿元、19.63亿元和10.49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50.4%、50.1%、29.3%及29.7%;来自吉利的收入分别为34.23亿元、22.49亿元、21.44亿元和13.78亿元,分别占收入的39.7%、33.6%、30.8%及33.2%。
这样的深度绑定,虽然给千里科技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对吉利的过度依赖也给公司的独立运营能力及业务可持续性埋下隐患。
今年9月,千里科技宣布梅赛德斯奔驰以13.39亿元受让3%股份成为公司第五大股东,成为继吉利之后,第二家深度绑定的车企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经营以外,千里科技与吉利还存在其关联交易。
今年8月,千里科技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重庆睿蓝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拟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宁波研究院”)签署《P658项目技术转让协议》,将在研车型技术知识产权,以3.45亿对价,转让给宁波研究院。
大量关联交易之余,千里科技还有若干借款由关联方担保。2022年-2024年、2025H1,未偿还担保结余分别为6.97亿元、6.56亿元、6.29亿元及6.11亿元。
发力AI业务,烧钱不止
实际上,破产重组不仅为千里科技带来了吉利,还带来了AI界领军人物、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
2024年9月及11月,AI界领军人物印奇投资并加入公司担任董事长。在其治下,公司更名为目前的“千里科技”,并引入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随后成立千里智驾公司,整合吉利旗下三大智驾团队近3000名研发人员,形成“制造+AI”的双轮驱动模式。
也即,千里科技欲从破产重整的传统车企,转型“AI+Mobility”科技公司。
但,如此快速的转变,并未能快速给千里科技带来实质的收入结构优化。招股书中坦言,在过往记录期间,公司尚未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等技术解决方案获得收入。
反而,烧钱的研发,却在吞噬着公司有限的现金流。
2024年,千里科技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9.30%至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60%至2.88亿元,烧钱速度远超资金储备能力。
实际上,目前的智驾行业格局初定,已逐渐形成了以华为、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地平线(09660.HK)、Momenta、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高。
即便千里科技获得了来自奔驰的股权投资,但就在入股千里科技的同一天,奔驰宣布与Momeanta加深合作,基于Momenta飞轮大模型,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即将发布。
巨头环伺,作为后发者的千里科技在技术积累、客户资源、量产经验上均存无竞争优势,突围难度极大。
此次H股上市募集资金,千里科技除拓展国内外销售网络外,还将用于AI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以及产业链战略整合。
在经历旷视科创板IPO折戟后,第二次创业的印奇能否通过千里科技实现自己的敲钟梦想,只能交予时间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