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一人歼敌400余人,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
可在复员时,却因工作人员写错一字,默默无闻,苦干36年临时工!
一次银行上门讨债时,老英雄的英勇事迹才被翻出!
![]()
1991年,家住重庆市的老人蒋诚,正在家中休息,突然当地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表示他拖欠了银行的贷款,需要立刻偿还。
原来几年前,为了解决村子出行难得问题,蒋诚主动请缨牵头修路。由于缺少资金,他便瞒着家里人,向信用社贷款2400元。村里的路修通了,蒋诚个人却身背债务,对此他却无怨无悔。
但就在银行进行档案查询时,却意外翻出了他尘封已久的军功记录。一张泛黄的纸片揭开了蒋诚过去的秘密:他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等功臣,一人歼敌400余人,立下赫赫战功。
![]()
这一切竟被埋藏了36年,直到这次意外的银行上门讨债才被重新揭开。这个低调的老人,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作为志愿军的一等功臣,他为什么会被遗忘?
这一切还要从几十年前开始说起。
1949年,重庆解放,年轻的蒋诚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的一名战士。
![]()
不久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蒋诚所在的部队被编入第12军,入朝参战。从1951年到1952年,蒋诚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因为作战勇敢,被提拔为机炮连的副班长。
在上甘岭战斗中,蒋诚和战友们奉命坚守537.7高地,上级要求他们坚守三天,并在三天后向敌人发起反攻。
可由于敌人的炮火太猛,三天后,整个阵地只剩下24名战士。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蒋诚并没有退缩,到了反攻时间,他指挥全班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
![]()
仅他一人,就以重机枪歼敌400余名,并且还击落敌机一架。在战斗中,蒋诚腹部受伤严重,内脏几乎外露。但他拒绝撤退,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
战斗结束后,由于蒋诚的勇敢和出色的指挥,志愿军总部特授予他一等功勋。然而,这一切荣誉在战后的归乡生活中,却渐渐被遗忘。
1955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蒋诚带着满身的伤痕复原。复员后的蒋诚选择回到村里务农,生活艰难,但他从未抱怨。
![]()
因有一手种桑养蚕的好技术,回乡后的蒋诚被隆兴乡农技站选中,当上了一名临时工。在这里,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了20多年,从未向人提起自己的过去。
工友们只知道他是个老实巴交、工作勤恳的好人,却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工人,曾在战场上为国家流过血、立下过汗马功劳。蒋诚自己也从未向上级申诉过,他似乎早已接受了这种默默奉献的生活。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蒋诚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
![]()
此次银行因为贷款的事,查询档案时,才得知了蒋诚的事迹。此事立刻引起了县里的重视,经过查询,县档案馆找到了一份尘封已久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是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在1953年联合发出。
《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
![]()
为什么当年志愿军总部发出的喜报,没有送到蒋诚的手上呢?
原来蒋诚是重庆市合川县隆兴乡人,可志愿军总部在邮寄喜报时,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将 “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兴隆乡查无此人之后,将喜报退回县里,从此在档案馆一放就是几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在《喜报》的背面,还有一行字:“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再确定无误后,这张迟到的喜报送到了蒋诚手里这一年,距离他复员已过去36年。至此,众人才知道原来身边“藏”着一位功臣。
![]()
蒋诚的事迹一经披露,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媒体纷纷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老英雄,而地方政府也在得知真相后,为他重新颁发了一等功勋章,并给予了他应有的待遇补偿。然而,面对这些迟来的荣誉,蒋诚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对记者说道:“当年我打仗,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国家给我军功早或晚都没关系。我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没啥遗憾的。”
![]()
他的态度让许多人感动。这个历经战争与艰辛生活的老人,用他朴素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没有因失去荣誉而怨天尤人,也没有因功勋迟到而埋怨命运。
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奉献,而这一切,正是那个时代英雄的真实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