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研学时
乐宝成长记
小学部一、二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当秋风拂过树梢,把枫叶染成橘红,把桂花酿成甜香,小学部一、二年级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秋季研学!带着好奇与欢笑,乐宝们走出教室,奔向自然,每一个瞬间都像裹了糖的阳光,温暖又甜蜜。
开笔启智 礼润童心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1月的一个清晨,小学部一年级的孩子们背着小书包,带着满满的期待,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走进被誉为"南文昌"圣地的七曲山文昌书院,开展以“读书明理 成志于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第一站:初识文昌书院,漫步千年文脉
“老师,这里的树都好高啊!”
“快看,这座房子好古老!”
![]()
孩子们一踏入七曲山,就被参天的古柏和古朴的建筑深深吸引。这里不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是一座活着的“中国古建筑博物馆”。行走在青石板路上,仰望着历经元、明、清三代保存完好的23处古建筑,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专业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七曲山不仅是《西游记》等三十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地,还流传着三国时期张飞植柏表道的传说,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第二站:开笔启智,朱砂点亮智慧人生
上午十点,最令人期待的开笔礼在文昌书院正殿举行。
正衣冠 · 端品行
![]()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仔细整理衣冠。乐宝们穿着传统的汉服,神情专注地抚平衣襟、系好衣带,从这一刻开始,他们明白了"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道理。
行鞠躬 · 谢师恩
![]()
![]()
“一鞠躬,感谢老师辛勤指导;再鞠躬,发奋读书学业有成;三鞠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这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对“尊师重道”最真切的体会。
点朱砂 · 开天眼
![]()
![]()
智慧之门,从此开启。老师们手持朱砂,轻轻点在每个孩子的眉心。那一抹鲜红,不仅是一个印记,更是师长对孩子们最美好的祝福——愿他们心明眼亮,智慧通达。
写人字 · 学做人
![]()
![]()
![]()
![]()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手握毛笔,认真书写着入学以来的第一个大字——“人”。一撇一捺,虽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像"人"字一样,端端正正、脚踏实地。
第三站:用餐知礼,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午餐时间也是一堂课!在用餐礼仪研学课上,孩子们学习了传统的用餐规矩:“长者先,幼者后”,“食不言,寝不语”。捧着餐具,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可口的饭菜,更体会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尊重与感恩。
第四站:古建探秘,解码匠心智慧
“为什么古代的屋檐要翘起来?”
“柱子下面的石墩是做什么用的?”
![]()
![]()
在古建知识研学课上,孩子们变成了小小探索家。通过观察元、明、清三个朝代不同的建筑风格,他们发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翘起的飞檐不仅美观,还能让雨水流得更远;柱础石既能防潮,又能分散压力。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特别提到的七曲山大庙,就这样在孩子们心中活了起来。
第五站:射以观德,礼仪弦上见精神
射箭不只是比谁射得准,更重要的是心态和礼仪。在生态靶场上,孩子们先观看了专业的射箭表演,然后学习了传统的“射礼”。
![]()
![]()
![]()
“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当箭没有射中靶心时,不是埋怨弓箭,而是反省自己的动作和心态。这种通过运动来培养自省精神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拉弓射箭中体会到了谦和、庄重的重要性。
第六站:捶丸竞技,游戏中学习做人
下午的丛林捶丸课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种被誉为"古代高尔夫"的传统运动,特别注重品德修养。
![]()
![]()
在森林捶丸场上,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捶丸的历史,还参加了有趣的“球王”争霸赛。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传统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收获满满,带着思考返程
下午四点,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返程的大巴,但心中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七曲山的古柏能活上千年?”
“射礼告诉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字就是要互相支撑,团结友爱。”
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也在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
教师寄语:这次研学,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从最初的好奇,到过程中的专注,再到最后的感悟。在七曲山的文化浸润中,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在仪式与体验中,懂得了感恩、尊重与自律。这正体现了我们富乐学校“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家长感言:孩子回家后兴奋地给我们演示鞠躬礼,还认真地教我们写“人”字。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感谢学校组织这么精彩的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
一次研学,一次成长。
愿七曲山的文化底蕴、文昌书院的精神传承,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滋养。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旅程!
舌尖非遗 绵州传承
为践行 “以文化人、知行合一、五育并举” 的办学理念,让二年级的孩子们在实践中触摸非遗根脉、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走出课堂的成长之旅,让每个孩子在 “做中学、学中悟”,践行学校 “扎根本土、全面育人” 的办学特色。
第一站
探密 潼川豆豉博物馆
![]()
潼川豆豉博物馆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集历史、工艺与教育于一体。孩子们走进 “豉源寻踪、匠心重现、活态传承、川菜味魂” 四大主题展厅,在实物、影像与讲解中,追溯家乡非遗的千年历史。这不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直观感知,更呼应了学校 “让本土非遗成为文化自信起点” 的育人目的 —— 从家乡的豆豉文化出发,让孩子们读懂非遗背后的匠人精神,建立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家国情怀在文化溯源中生根发芽。
第二站
传承 体验非遗魅力
01 豆豉凉粉
![]()
![]()
孩子们亲手参与豆豉发酵原理学习与凉粉制作,在搅拌、调味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传统饮食技艺,又体会到劳动创造美的乐趣。这不仅是对非遗工艺的传承,更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品质。
02 豆豉包子
![]()
![]()
豆豉包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小切口,却蕴含大智慧。和面、调馅到包制、蒸煮,全程体验传统技艺。亲手体验,更能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匠心,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意识。
第三站
霍格沃茨的魔法师
![]()
“滴水成冰” 课程以震撼的视觉奇观为切入点,将基础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恰好契合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科学家” 的教育观。课程既满足了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与敬畏心,又实现了 “非遗文化 + 科学探究” 的跨界融合,让研学成为跨学科学习的生动课堂。
第四站
DIR非遗相框画
![]()
![]()
亲手制作非遗相框画,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美好,在选材、构图、创作中,学会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孩子们用双手将非遗元素与生活创意结合,不仅提升了审美趣味与动手能力,更在作品完成的成就感中,培养了珍惜美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五站
非遗漆扇
![]()
![]()
学校鼓励孩子 “在传承中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搭配专属色彩,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漆扇。当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诞生,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欢乐,更是 “我能传承、我能创新” 的自信。
传承非遗,礼敬匠心。此次非遗之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下帷幕,下一程,我们又将满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带上对非遗研学的渴望,伴随齿间的豆豉香,探索非遗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