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公募基金三季报精华观点摘要③:一句话概括
三季报我大概看了200多份,前两篇摘取了一些精华观点,文章比较长,可能难以吸收。
本篇我挑选了观点鲜明的65位经理,将他们每人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可以对基金经理的观点有一个快速和全貌的认知。
一些重复的观点,没有重复列举,只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鲜明有锐度的观点,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读来十分有趣。
压缩可能带有我个人主观色彩,不能完全代表基金经理观点,仅供参考。
宏观与市场展望:等待“实牛”
景顺长城·刘彦春:三季度经济压力有所显现,房地产销售跌幅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当前多数经济高频数据均呈现疲态,预期年内财政政策存在加码可能,央行也有可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博时·过钧:预计会更多的是财政政策的小幅发力,货币政策动作不大。由于今年稳增长压力比去年同期小,降息可能性不大。依旧看好股票,尤其是大盘成长股的表现。
博道·张迎军: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可以归纳为“制度自信、国家治理自信”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中国在诸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且领先世界。
交银·杨金金:宏观虽弱,但微观产业调研中观察到很多非常积极的变化,龙头公司已经提前出现拐点,后续市场风格很有可能如同2015-2016年一样,从流动性快牛转向业绩驱动的基本面慢牛。
睿远·傅鹏博:A股上涨必须从依赖充裕的流动性带来的估值修复,转变为盈利和基本面驱动。
天弘·贾腾:中报显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底部已经出现,而结构上多点开花,上市公司基本面面临的风险不大。
嘉实·吴悠:本轮行情中的结构性机会非常丰富,后续如果经济周期能够切实改善,则具备全面牛市的可能性。
中泰·田瑀:出口比想象中要好一些,经济总量的变化比预计的要更好一些,AI创新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比预计的更加积极,有些企业的估值水平极为乐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被严重低估。
中欧·华李成:资产配置调整带来的资金流入(而非基本面)或是本轮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中泰·姜诚:不赞同“水牛”的观点,以AI为引领的各个行业多面临需求的快速爆发,基本面向好是普遍现象。
富国·刘莉莉:市场经历了三季度尤其是8月份以来的急涨,未来震荡大概率会加大。
中欧·王培:整个市场已经进入较为确定的慢牛格局,低估状态已经得到较好的修复,未来需要关注基本面改善以及产业进步。
安信·张明:全市场PB估值中位数已偏贵,这里隐含大家对多数上市公司未来3-5年盈利能力相对乐观的预期。一批大盘价值类公司股息率仍有吸引力。
嘉实·孟夏:过去一年的股市上涨,更多是对之前几年下跌的估值修复,目前并没有泡沫。
嘉实·谭丽:科技行业的极高估值是否能够被业绩增长消化,就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欧·柳世庆: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无法改变公司的长期增长中枢,但更高的估值却会降低其投资回报潜力。
泉果·刚登封:改善型(房产)需求缺位比较明显,有可能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回暖来带动改善型需求的提升。
安信·梁冰哲:部分一、二线城市商业地产出租率和租金回报率上升,是相对积极的信号。美国经济走弱的概率明显增加,经济不确定性较大。
博道·孙文龙:除非有证据证明美国衰退的风险,否则股市既能享受利率下降带来的利好,又无需调整对增长的预期,全球风险资产整体处于顺风状态,中国股市的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南方·李文良(FOF):对股票市场继续保持乐观,对债券市场保持谨慎。
东方红·周云:储蓄向含权资产搬家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在反内卷政策加持下,企业盈利的回升只是时间的问题。
广发·林英睿:随着股价上行,市场对基本面验证的需求日益强烈,部分高估值成长股面临业绩兑现压力。
施罗德·安昀:沪深300市盈率实际分位在历史50%-70%,MSCI中国仍处30%+低分位,修复空间仍在。高股息吸引力衰减,周期与科技相对更看好。
AI的“真伪”与“风险”
中欧·许文星:警惕“循环融资”模式:即供应商投资客户、客户再购买产品的闭环交易,这可能掩盖了真实终端需求的长期不确定性。
金鹰·陈颖:四季度市场以震荡走势为主;驱动科技硬件需求的更多来自于资本循环,而非商业回报,未来更愿意关注应用端的落地前景。
睿远·赵枫:警惕物理约束!数据中心的建设受限于“电力和土建”等基础要素,相关硬件需求增速可能受限。
方正富邦·乔培涛:AI应用还没有广泛铺开,这和2015年移动互联网和手游应用已经遍地开花的状态仍有较大差距。
中欧·王健:AI产业已进入“硬件铺路、软件变现”的关键阶段。
国富·狄星华:AI大模型的能力过于强大,存在大模型远期颠覆某些传统软件公司的可能性,选择暂时离场观望。
中欧·刘金辉:不认同“模型吞噬软件”,国内客户对数据隐私和定制化的高要求,使专业软件仍难以被简单替代。
嘉实·王贵重:沿着当前的产业趋势,加仓了算力资产,并适当降低了以软件为代表的应用资产。
嘉实·王鑫晨:科技投资“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又三年”的口诀仍然有效,目前应用的逻辑还在左侧,不太认同海外“模型吞噬软件”的宏大叙事。
广发·冯汉杰:中国AI标的大多集中于供应链,商业模式脆弱,估值却显著高于美股,这是明确的FOMO(害怕错过)驱动信号,其余很多板块也存在温和的高估情况。
易米开鑫·包丽华:警惕“人工智能+”再现十年前“互联网+”的“一地鸡毛”情形。
易方达·蔡荣成:科技的奇点时刻即是当下;AI对电力的庞大需求会催熟核聚变技术,对计算的极致要求会加速光技术、量子计算。
中欧·罗佳明: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已显现局部泡沫,但泡沫消退后往往留下更坚实的产业基础。
工银·鄢耀:科技成长板块上涨幅度较大,短期估值水平已不低,但考虑未来几年的成长性和景气度可能依然较高,中期看值得继续超配。
创新药估值高还是新起点
国泰·徐治彪:市场资金扎堆的创新药板块风险巨大,相关标的估值被过度透支,其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近乎欺诈。
工银·赵蓓: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在迅速与全球接轨,行业近2年掀起的“license-out热潮”就是这一产业趋势的具体体现。
工银·谭冬寒:继续看好创新药,上涨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撑,股价依然谈不上泡沫化。
汇添富·张韡: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高性价比开始吸引世界的关注,这将是医药行业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主线。
富国·赵伟:中国创新药企业已从“FastFollow”迈向“Best-in-Class”甚至“First-in-Class”的探索阶段,打开了天花板。
安信·池陈森:9月份国家医保局优化集采政策,反对过度内卷,是重要的医药政策拐点。
景顺长城·周寒颖: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处于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转型期。
反内卷破局,新能源拐点已现?
鹏华·闫思倩:新能源行业拐点终于到来;3季度电池、材料、锂矿都开始涨价,储能需求海外与国内都超预期。
泉果·赵诣:密集走访了锂电中游材料、电池等环节,龙头企业普遍已经满产,明年供给开始趋紧甚至供不应求。
华夏·杨宇:8月开始新能源产业链出现紧缺环节,尤其是储能电池、六氟磷酸锂,散单开始涨价。
安信·聂世林:“反内卷”是破局的重要手段,煤炭、钢铁、光伏、生猪、快递等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
东吴·刘元海:2025年我国汽车智能化产业拐点可能已经来临,未来两年或有望进入业绩和估值戴维斯双击阶段。
中欧·周蔚文:尽管市场对“反内卷”政策抱有乐观预期,但当前估值已基本反映该预期,且预计实际供给端改善幅度较为有限。我们规避与国内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行业。
消费行业何时东山再起?
易方达·张坤:市场并线性外推了内需的短期的困难,长期来看,最可能的情形是“中国消费增速>中国GDP增速>全球GDP增速”,当前较低的估值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
鹏华·陈金伟:商品消费受制于“收入约束”,而服务消费(旅游、游戏、影视)除了收入约束,更受制于“时间约束”。
财通资管·林伟:白酒板块从二季度开始部分企业业绩开始放缓下滑,酒企整体报表泄压开始,预计或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欧·许文星:内需消费、周期、服务业是当前定价水平更具备中长期吸引力的细分方向。
景顺长城·杨锐文:今年A股“重外需、轻内需,重科技、轻消费”,房地产能否尽早企稳,对内需回暖至关重要。
南方·恽雷:今年表现较好的行业AI、创新药、有色,景气度都来自于外部。需求端的信心才是稳定经济的重中之重。
哪里还有投资机会?
安信·张竞:年内A股市场大概率将是维持成长风格活跃,看好真正出海的公司,特别是深耕非洲的公司。
摩根·杜猛:中国的确定性相较于世界的不确定性显得尤其主要,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居民部门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也还在低位。
申万菱信·付娟:几款流水超预期的游戏背后是女性游戏玩家的渗透率大幅提升;游戏行业体现了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力。
诺安·陈衍鹏:军工订单确实迎来质的变化,印巴冲突显示了中国军工制造的技术能力,军贸中长期视角看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鹏华·陈金伟:中国的化工产业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在全球范围地位相比美国科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下这些公司处在盈利周期和估值的双底部。
宏利·孟杰:2025年有望成为本轮化工行业周期复苏的元年。
万家·叶勇:“资源民族主义”将大幅加剧资源行业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的供需矛盾,使得资源价格超预期上行。
财通资管·李响:在资源保护主义+弱美元共振下,上游资源的价值有可能迎来阶段性系统性的重估。
中欧·张学明:中国的红利投资才开始;未来的机会在市场化红利(消费、化工、机械),而非传统的那些红利股票(资源、金融)。
中欧·蓝小康:当下买景气卖红利的交易行为处于某种受迫的状态,受迫交易往往不是好交易,这恰恰给予我们机会去捕捉被受迫卖出的低估值公司。
海外市场
施罗德·安昀:建议重新关注美国市场,新法案加速研发费用化,是对美国公司尤其是科技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提振。
摩根·张军:美股人工智能高投入之后的盈利可见性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焦点;今年新兴市场的增长超出预期,尽管美国关税上调超出预期,但新兴市场增长的韧性令人惊讶。
天弘·胡超:越南GDP同比增速达8.23%,富时指数公司正式宣布将越南资本市场升级为次级新兴市场。
结语:本文写作难度不小,如果觉得文章有用,麻烦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