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蒸菜这东西,去年刚冒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是餐饮界的下一个金矿。简单说,它就是把腌好的肉啊虾啊,直接搁铁盘里高温蒸,不加水,靠食材本身的汁水出味,上桌前淋点白酒点火,油烟直冒,看着挺有气势。起初从广东顺德那边的小摊小馆开始流行,短视频一刷,画面全都是滋滋响的排骨鸡爪,顾客排队排到天亮。
![]()
结果呢,2024年上半年,这玩意儿像病毒一样扩散,从广佛跳到江浙沪,再窜到山东山西,甚至成都桂林杭州都有了。全国冒出20多个品牌,门店总数上千家。
卞太太老宁波干蒸菜算是头号玩家,从宁波起步,一年之内开了150多家店,其中90多家是下半年赶出来的。另一个潘抱抱老宁波干蒸菜,三个月就拓了20家店,速度快得像赶场。加盟商一看,门槛低,操作简单,不用大厨,设备就电蒸锅加保温台,网上一搜做法一大把,谁不想试试?
![]()
可谁想到,火了没半年,2025年夏天就开始集体栽跟头。不少店开张20天就关门,投资10万的创业者赔光本钱,还欠一屁股债。为什么?先说加盟这事儿。品牌方把门槛画得亲民,加盟费5万,保证金1万,装修6到12万,设备4到8万,首批物料1到3万,加起来静态成本就奔着20万去了。
不算房租人工,月租五千起步,雇俩人每月八千出头。宣传的时候,品牌吹得天花乱坠,社区店日单120到150,商圈店翻台15轮,日客200多桌,毛利40%,四六个月回本。听起来稳赚不赔吧?实际一落地,全是坑。
加盟商吐槽,日单别说上百,好多店天天就几十单,勉强够付电费。租金人工压得喘不过气,还得从营业额抽3%给总部,物料强制总部进,价格高出一截。等于你投钱开店,却在给别人打工,顺带倒贴。
![]()
产品本身也扛不住。干蒸菜卖点是原汁原味,锅气足。但这恰恰是弱点。食材得新鲜,技术得稳,才能蒸出好口感。很多店为省钱,用冷冻货凑合,排骨蒸出来干巴巴,鸡肉咬着费劲,虾仁缩成壳里空荡荡。大众点评上差评刷屏,有人说排骨嚼着像旧布,虾只剩壳不剩肉。
客单价35到50元,一份干蒸盐田大虾38块,就五只虾,平均7.6块一只,消费者觉得这不是吃饭,是交智商税。艾媒咨询数据摆在那,85%的人中餐正餐预算不超过30元。干蒸菜卡在中间,不够快餐实惠,又没正餐环境,拼桌乱哄哄,定位模糊,用户吃一次就跑路,复购率低得可怜。
![]()
更狠的是模式复制太快,同质化严重。技术门槛低,没啥壁垒,配方供应链谁都能搞。一火起来,全国XX顺德干蒸菜、XX老宁波干蒸菜满天飞,分不清谁家是真。市场瞬间饱和,客流被分薄。
18个省份的门店从高峰期上千,半年内关掉大半。2025年闭店潮来得猛,夏天起就一批批倒。二手设备市场直接崩盘,蒸锅保温台低价甩卖,回收商一听是干蒸菜的货,直摇头,说留着自己用吧,现在没人敢碰这行当。仓库堆满货,转不动,行情凉透。
![]()
这不光是干蒸菜一家的故事,整个餐饮赛道2024年就乱套了。新开店388万家,倒闭360万家,闭店率超90%。平均每天关8000多家。小龙虾、黄焖鸡、麻辣烫、牛蛙,这些曾经的网红品类,也排队塌方。连锁餐饮倒闭率从2019年的10%蹿到2024年的62%,疫情后每年增10%。
为什么?割韭菜的太多。靠营销抢热度,没底牌;靠加盟拉规模,无护城河;靠流量冲数据,不讲体验。到头来,割的全是小白创业者的钱。很多人刷个热搜,看条视频,就all in,投10万20万,以为稳了。结果呢,学费交了,生意没了。
![]()
餐饮本质绕不开味道、体验、性价比。干蒸菜这波,暴露一堆硬伤:创业者盲从,加盟模式虚胖,产品定位不清,供应链弱。爆品周期越来越短,从一年缩到几个月。流量红利榨干后,没护城河的品牌顶不住拼杀。加盟越来越像收智商税,虚假宣传、强制进货,灰色地带一大把。小微创业本该盘活消费,可太多人栽在快招快死的模式里,伤了信心,不利实体恢复。
监管和平台得管管,严控虚假宣传和强制条款。创业者别光敢冲,得学着辨真假风口。别心疼没赶上的热乎劲儿,庆幸避开收割局。投20万干蒸菜,不如沉住气,卷标准化、美味和性价比,走长线。餐饮不会死,但玩法变了。谁能穿越周期,谁就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