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旅产业在全国始终走在前列。从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看,近年来江苏均保持10%以上增长、占全国比重也在10%左右。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江苏取得哪些成效?11月11日,“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现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作主要发布介绍。他说,江苏坚持文化赋能、旅游带动,扎实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这篇大文章,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文旅融合从理念到实践、从“起势”到“成势”,成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
舞台艺术,创作形成“江苏现象”
在文化创作供给方面,江苏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的艺术创作生产体系,持续实施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有效发挥艺术基金“孵化器”“助推器”作用,创作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形成了舞台艺术创作“江苏现象”。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江苏的扬剧《郑板桥》、舞剧《红楼梦》等5部作品获国家文华奖,不仅实现了“五连冠”,而且获奖数量全国第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
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方面,江苏着眼建设老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和居民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培育了1009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了1011个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特别是推动建成1156座小剧场,出台《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江苏省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由“十三五”末的4.76人次提升到2024年的7.64人次。
![]()
博物馆更有“看头”,全省备案博物馆增至367家
目前,江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项、全国第一。
“十四五”以来,江苏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220余项考古发掘成果实证“何以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等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现了长江下游迄今为止最早的史前城址。
江苏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新发现文物点4312处,并推动出台《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核定公布三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525处、9178件/套。
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博物馆体系,全省备案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增至367家、26家。特别是围绕推动博物馆更有“看头”,出台省直博物馆“两高”政策措施,引导博物馆推出精品展览、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实现了“创新一项机制,激活一个领域”的良好效应。
2024年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突破1.39亿人次,保持全国第一。
![]()
文旅市场“人财两旺”,今年均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江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打好消费促进、业态产品创新、产业提质升级“组合拳”,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
“十四五”以来尤其是疫情之后,江苏文旅市场“人财两旺”,2024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0.9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34万亿元,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今年均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消费促进方面,江苏省文旅厅专门就营业性演出、夜间文旅消费、入境旅游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并创新推出“苏旅贷”“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联动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在全国率先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6家、旅游休闲街区11家,均居全国第一。
![]()
在业态产品创新方面,迭代升级“演出+旅游”“音乐+旅游”“遗产+旅游”等文旅融合业态,《拈花一笑》《天仙缘》《大运扬州》《只此周庄》《彭城风华》等旅游演艺精品广受欢迎。
文旅系统探索文旅与科技融合有效机制,支持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新场景,南博《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中运博《运河奇境》等VR展成为新型旅游吸引物。
在产业提质升级方面,出台《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优质产品供给、消费服务扩大、产业空间拓展、经营主体培优、市场环境优化、政策支持保障等六大行动,推动打造文旅支柱产业。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规上文化企业增至12538家、位居全国前列。
![]()
挖掘“最江苏”的文化符号,讲好“水韵江苏”故事
“十四五”以来,江苏全省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别增至26家和10家,均居全国第一;兴化东罗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实现零的突破。
着眼打造全域可游的魅力空间,提出并构建“两廊两带两区”发展布局,推动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文旅错位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旅游线路产品。
![]()
高质量建设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功举办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升格举办长江文化节,集中推出“运河百景”“长江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组织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大型美术长卷,让“江河湖海”这个江苏最大特色更有显示度、更具吸引力。
挖掘“最江苏”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古典园林、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特色美食、水乡古镇等文旅资源,以多维度视角、情景式叙事、国际化表达,生动讲好“水韵江苏”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图片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