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改命第一条:改掉急性子。
如同曾国藩在家书中这样写道:“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凡事一着急对待,就会出错,好比是思考,也需要从容对待才能思虑周全,得到好结果。
对于普通人而言,想改变命运,最先要改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性子。
尤其是急性子,这玩意就像一匹蒙着眼睛狂奔的马,到处瞎冲瞎撞。
最终,哪怕自己力气再大,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急,容易看错路
你仔细回想一下,是不是自己一着急,眼睛就只盯着近处。
然后,只想着急忙慌地把问题处理掉,把事情给解决了。
否者的话,内心就焦虑不安,急躁不堪。
以至于在对待问题的过程里,自己一直都忘了抬头看看方向对不对。
明朝首富沈万三,他为了帮朱元璋修筑南京城墙,竟然不用皇帝花钱,全靠自己。
后面,他又主动请求犒劳三军,表面上看他这是好心热情,可在旁人看来用意不是很明显吗?
那不就是急功近利之举,况且皇帝的面子怎能被商人买断?
果然,朱元璋勃然变色之后:“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
最终,沈万三落得一个被抄家流放的结局,财富烟消云散。
因为他一时急着表功,把自己的后路也给断了。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人生在世,知道在哪里应该及时停止下来,心才能安定。
心安定了,做事以及考虑一些东西才能冷静。
最终,自己冷静了,凡事才能周全,才能得到好结果。
人要改掉自己的急性子,就是学会在关键处“停一停”。
如此,看清楚再走,比走得快更重要。
急,容易做蠢事
其实吧,不管对待什么事,靠一时心急做的决定,八成会后悔。
倒是先让自己缓一缓,深呼吸一样,不要着急,尽可能冷静对待,反而能等来转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打盱眙,向南朝守将臧质索要酒喝。
当然了,这本是缓兵之计,臧质却连夜将空坛装满粪便送了过去。
岂料拓跋焘受此大辱,暴跳如雷,下令强攻,着急想着把对方给打败。
结果呢,自己发动攻击的士兵尸体堆得与城墙一样高,元气大伤。
若他当时能压住怒火,佯装中计再寻战机,或许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说:“匆忙的脚步往往被石子绊倒。”
确实如此,人在情绪上头时,智慧就下来了。
然后,一时冲动便像魔鬼一般,给自己的生活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给决定留个“冷却期”。
然后,凡事冷它一下,静它一下,事缓则圆,倒是能让自己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急,守不住成果
庄稼要一季一季长,本事也要一天一天练。
太着急,就像揠苗助长一样,结果一定是自己所不想看到的。
尤其是关于个人成长这件事,真的快不起来。
书圣王羲之七岁就开始练字,长期的坚持,使得自家的洗笔池塘都成了墨色。
但是,直到他五十三岁了,才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同时代的许多“快手”,后世连他们的作品早已无人记得。
甚至同时代的许多“神童”,也早已泯然众人。
你看,真正的好东西,都需要文火慢炖不是?
就像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花了二十七年。
而徐霞客写游记,走了三十四年。
所以说嘛,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把着急的东西都淘汰,把沉下心打磨的东西留下。
普通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越是着急,越翻不了身,因为改命是先从改性子开始的。
我们唯有在说话时慢三分,给自己留思考的余地。
然后,做事缓一步,给局势留发展的空间。
最终,处世稳一点,给成果留生长的时间。
这样,当你不再急着赶路,反而能看清哪条路最近。
就像当你不再急着成功,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反而能踏踏实实走到终点。
这世上的好事,大多不是靠着急抢来的,是等你准备好了,它自己自然就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