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i自然全媒体)
11月1日,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起航的日子。起航仪式9时30分开始,“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上的队员们早早来到甲板列队准备。舷梯收起,送行的亲友和同事们依然不舍,拿起相机为队员拍照留念,在船下大声喊着:“一切顺利!”“注意安全!”“安心工作!”
![]()
10时,汽笛鸣响,队员们齐声高喊:“感谢祖国,感谢亲人,勇担使命,再创佳绩!”“雪龙2”号、“雪龙”号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依次起航,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正式拉开帷幕。
14时,当其他队员还在甲板上,利用微弱的手机信号,再次跟家人告别时,随船预报员已经在进行海洋观测预报了。根据预测,未来几天,西北太平洋将有台风生成,是否要根据天气调整航线,还需要进一步研判。
多年来,我国在极地预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较强的大气、海冰和海洋预报服务能力。每个极地考察航次,都会配备2名预报人员,完成海况预报,提出航线建议。本次“雪龙2”号的随船预报员分别是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武晓博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局的胡金磊。
“昨天晚上,今年第25号台风‘海鸥’已经生成了,要马上跟船长汇报一下,看是否需要调整航线。”11月2日8时,胡金磊接收到了最新的卫星云图、天气分析图、预报图,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船载海洋环境预报客户端上显示的未来10天精细化风、浪网格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告诉记者,如果走原定航线,船可能会开进台风影响区域,遭遇大风大浪。此时,“雪龙2”船长张旭德也走进气象预报室,两名预报员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与船长商讨后,建议调整航线,减慢船速,避免与台风正面相遇,从台风后面绕过去,避开4米以上的巨浪。
受台风影响,船身摆动幅度加大,不少新队员出现了晕船的症状,大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已经从“你吃了吗?”变成“你晕了吗?”但队员们依然坚守岗位,尽管头晕恶心,武晓博依然每天按照固定时间,通过船上的海洋气象监测设备,将当时的天气、能见度、风向、风速、涌浪等海洋气象观测要素做好记录,根据实际海况信息校验预报信息,为航行提供预报保障。
探秘南极,预报先行。随着船载监测系统的现代化和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结合丰富的航行经验,极地科学考察船航线设置更加科学,不仅保障了航行安全,也提高队员们舒适度。“现在浪高几米”“明天天气怎么样”,这几天遇到预报员,大家都会问几个关于天气的问题。“现在的浪最高有3米左右,不过4号晚上,浪会逐渐变小,大家晕船的感觉会减轻很多。”胡金磊和武晓博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前方还有“咆哮”西风带等待着考察队,在预报保障和航行经验的双重加持下,相信一定能平稳度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