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夏基金财富家)
你可能听说过低空经济、深海经济,而现在,“向地球深部进军”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写进国家战略、关乎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尤其在“十五五”规划即将拉开帷幕的背景下,自然资源部近期明确表示,未来将加快抢占深海、深地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制高点。
那么,多深才被称为“深地”呢?
不同行业中,深地的空间范围存在差异。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深地”常围绕资源埋藏深度与开采技术阈值而定,比如深部煤炭开发,多集中于1000-2000米,深层油气田勘探一般突破3000米,部分超深层油气藏甚至深达6000米。国际上,4500米至6000米的油气埋深定义为深层,6000米以上定义为超深层。
而在空间利用领域,城市地下工程已拓展至200米深度,而深地科研平台如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美国桑福德地下研究设施等,均选址于超过2000米的深地,通过隔绝宇宙射线构建洁净环境,支撑粒子物理等前沿研究。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视深地经济?核心原因有四个:
第一,资源缺口倒逼我们向深部要资源。
我国浅部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我们的油气对外依存度长期超过70%,锂、钴、镍的浅部储量,仅能支撑十几年。此外,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在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中,浅部资源占比不足20%,同时正逐渐枯竭。产能接续和生产安全问题随之而来,推进深部资源开采成为“必由之路”。而全国80%的深层油气资源,就埋在塔里木、四川盆地这些地区8000米以下的深处。光是四川的万米深天然气,资源量就达到40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数据来源:《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
第二,深地是国家安全的“地下屏障”。
如果深地油气能够实现商业化开采,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有望大幅下降,每年能节省超过千亿美元的进口支出。此外,地下空间还是应对突发危机的保障。例如,在1000米深的盐穴中建设储气库,单个储气量就能超过10亿立方米,足以应对一个省份数天的用气需求,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后盾。
第三,技术突破让我们从“卡脖子”走向“领跑”。
我国已成功攻克了深地开发的十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全链条的国产化替代。例如全球首台12000米的自动化钻机,超美国同类设备深度20%,钻井效率提高40%,让我们在深地探索中不再受制于人。
第四,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全球竞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将深地开发列为国家战略。我国正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据新华社报道,10月15日,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的中国石油深地川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这一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钻井难度极高的深地“超级工程”已钻穿23套地层,深入5.4亿年前的震旦系地层,首次进入四川盆地深部“无人区”,标志着我国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自然资源部预测,全球深地经济规模2030年将突破25万亿美元,国内深地经济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在2026年-2030年期间则有望突破5万亿元,商业化开发初期增速将达40%。
那么,这个万亿级的战略赛道,具体蕴含哪些投资机遇呢?
从产业链细分环节来看,深地经济的竞争格局各有不同。中研网的研报认为,深地经济产业链在上游装备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在中游开发运营环节,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市场集中度适中;在下游应用服务环节,由于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总而言之,深地经济不仅仅关乎资源和空间,更关乎国家长期的战略安全与发展主动权。它是一个由顶尖技术驱动、由国家战略背书、由庞大市场需求支撑的黄金赛道。
当然,作为一个前沿领域,深地开发也伴随着技术、成本和政策方面的挑战。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条贯穿“资源-空间-技术”的主线已经清晰,未来的产业巨头,很可能就从这片深地中诞生。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戳原文,收听华夏基金早播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