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11月8日,2025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发布会围绕“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进展及典型地区先进工作经验交流”主题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院士,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任延明,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建峰等,就高原地区脑卒中防治工作进展及如何破新局进行介绍。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央视网、人民日报、健康报等27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
![]()
发布会上,吉训明院士介绍了全国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及整体工作成效。
![]()
任延明主任讲到,青海省将脑卒中防治工作纳入健康青海行动计划,已初步构建起省、市州、县三级卒中防治体系。实现14个国家乡村振兴县和6个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全覆盖,卒中中心由2022年的2家增至目前的52家,全省8个市州卒中中心覆盖率均达到100%,县域覆盖率为95.5%。全省溶栓率提高至41.4%,取栓术开展量增加40%。
![]()
一是制定了《青海省卒中中心建设指引及评价标准》,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减残工程专委会,对全省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开展指导和评价。
二是开展“组团式”援青对口帮扶,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中国卒中专科联盟先后3批专家团队来青帮扶指导,共召开7次卒中中心建设推进会。特别是吉训明院士今年2次赴青指导。通过培训和技术推广,基层医疗机构脑卒中基础救治能力较上年提升38%。累计组织培训各级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基层人员占比达90%。选派医疗人员下沉到市州、县级医疗机构,通过远程医疗,提供技术帮扶指导100人次。
三是支持63个国家级、省级、县级临床专科建设,为乡村振兴县各投入280万元。协调医保部门先后调增89项相关收费价格,提高神经系统相关技术服务价格。
下一步将扩大基层卒中中心覆盖,用好对口帮扶资源,规范高血压管理,推广溶栓取栓技术,构建“区域卒中黄金救治圈”,提升基层救治能力,加强宣传预防,逐步降低发病率,提升全省卒中防治水平,更好服务高原群众。
韩建峰副院长表示,针对高原地区防治工作的特殊性与紧迫性,2025年1月正式推动高原卒中中心建设。目前建设工作已取得以下进展:
![]()
在组织架构方面,已有9个高原省份相继成立省级专委会,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卒中中心建设方面,大幅超越原定于2025年建成100家卒中中心的目标,目前,高原地区共建成三级医院卒中中心249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849家,地市覆盖率已达98.31%,区县覆盖率达76.50%,初步形成高原地区卒中“救治网”。在标准规范方面,组织编写的《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专家共识》将于今年11月在《中华医学杂志》正式刊发,《中国高原地区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手册》也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为高原卒中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实操指引。
同时,以青海玉树州卒中防治实践为例,充分展示政策成效,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实践的转变上:在条件严峻的高原地区,围绕“适配高原实际、优化救治流程、提升救治能力”三大目标,通过“构建一个网络、打通两条路径”响应迅速、全程贯通的卒中救治体系,能够降低卒中致残率与死亡率,筑牢坚实的公共卫生防线。
下一步,将继续以“百万减残强基行动”为抓手,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推广“玉树模式”等成功经验,持续提升高原地区卒中综合防治能力,为实现“百万减残”战略目标、保障高原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2025中国脑卒中大会新闻发布会的召开,集中呈现了我国高原卒中防治工作从“破题攻坚”到“体系成型”的阶段性突破,从构建高原地区“救治网络”到青海“三级防治体系+黄金救治圈”的特色实践,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政策支持、专家指导与基层医务人员的协同努力,切实回应了高原地区群众对“优质卒中救治服务”的迫切需求。
![]()
![]()
未来,将持续扩大基层卒中中心覆盖,推动溶栓取栓技术下沉,精准预防干预,降低高原地区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为筑牢高原地区群众的卒中救治“生命防线”注入持久动能,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民族地区、高原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