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丁纪 陶涛
稻谷黄,秋收忙。晚秋时节的蚌埠怀远,90万亩糯稻染就一片鎏金。收割机在田间列队穿梭,于金浪中绘出美丽的丰收图景。
糯稻脱壳后便得到糯米。经过蒸煮的怀远糯米,口感细腻黏滑,清香四溢,久负盛名。而无论是酿造绵柔醇厚的美酒,还是制作甜糯可口的汤圆、烧卖,糯米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自然,怀远县成为不少酒类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原料直供地。
![]()
怀远糯稻。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怀远的糯米为什么这么好?
站在安徽农垦龙亢农场的田埂上,农场高级农技师刘俭望向田间正在运行的收割机,他说,答案就在这片土地里。
怀远县坐拥南北气候之利,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怀远糯米的独特品质。因此,怀远糯米的“精品之路”,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一条优中选优的道路。
刘俭所在的龙亢农场就是这条道路的探索者之一,为了种出品质更优的糯稻,农场从测土配方、病虫预测防控和科学田管三个方面三管齐下。
从另一角度看,这三者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田间农药的使用量与次数。而这一精准的农业决策,其背后离不开科技传感器的数据支撑:今年龙亢农场新建的“四情”监测仪、气象站及智慧灌溉系统,便是这套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
自此,遍布农场的传感设备如同感知神经,将收集到的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实时反馈至物联网AR平台,并直观呈现于“AR数字一张图”。由此,糯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得以实现高度的精准化与透明化。
此外,农场配备了无人收割机1台、无人插秧机3台、高通量田间巡查机4台及百余台无人植保机。“现在,每个人每天能收割500亩糯稻,效率提升近百倍。”刘俭感慨道。
![]()
糯稻丰收。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好粮出好品。手握高品质糯米,怀远县将目光投向精品加工,全力拉升产业价值。
在位于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烘干和生产机械正在全速运转。刚收获的糯稻进入厂区后,就进入烘干、脱壳、装袋的生产流程中,公司糯稻日加工量可以达到600吨,年产值在4亿元左右。
另一边,在怀远县的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怀远糯稻被加工成汤圆、烧卖等琳琅满目的食品。“我们的烧卖皮薄馅足,核心就是怀远糯米的软糯Q弹和优质肉馅的融合,现在已经进驻了全国各大商超的冷柜。” 今三麦生产负责人介绍。
![]()
稻田里收割机正在工作。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为发展糯稻产业,自2021年起,怀远县先后出台的《中共怀远县委怀远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怀远糯稻的实施意见》《怀远县糯稻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怀远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糯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怀远糯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2年,怀远糯稻全产业链产值便已经突破100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集聚了一批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糯米加工产业集群。新建占地400亩的徽粮产业园,实施糯稻产业集群项目24个,糯稻年加工能力突破300万吨。如今,怀远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糯稻生产基地和糯米交易集散地,且获批建设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
今年,是怀远县举办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的第三年。本届大会上,蚌埠市政府与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安徽省江淮粮仓研究院蚌埠分院”“‘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蚌埠分中心”项目揭牌,10个糯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多项研究成果在会上发布。
“蚌埠市糯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一张亮丽的金色名片,尤其在配套产业基金建设方面,探索与实践成为全省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和先进典范,为推进县级城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鑫在会上发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