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体育老师,班主任,啦啦队教练,刚评上“好老师”,儿子才两岁,罗晶的人生本该是向上的,却戛然而止于一场意外。
![]()
学生深夜回校哭成一片,朋友圈里满是“她不该走”的叹息。可悲的是,我们总在一个人离开后,才突然看清她有多重要。
这不是个例,而是无数基层教师的缩影:活着时被忽视,走了才被歌颂。
罗晶不是明星,没有热搜常驻,她的名字只出现在家长群通知、班级成绩单和操场口哨声里。
![]()
可她做了什么?家访20多个家庭,扭转“体育不重要”的偏见,带学生拿奖杯,陪孩子练到天黑……这些事琐碎、辛苦、没奖金,却实实在在托起了下一代的身体与精神。
可这样的付出,在日常中往往被当成“应该的”。家长嫌作业少,领导要成绩数据,社会觉得“当老师多轻松”,没人看见她下班后还在回消息,周末带训练,产假没休完就返岗。
![]()
更讽刺的是,直到她因车祸离世,人们才猛然惊觉:原来那个总笑着喊“加油”的人,早已成了孩子们的精神支柱。
学生摸着奖杯流泪,不是因为奖杯多贵重,而是因为背后有她日复一日的陪伴。一个两岁的孩子,从此再听不到妈妈喊他“宝贝”,这哪是“上天需要她”?这是人间硬生生撕开了一个窟窿。
![]()
而我们呢?
一边转发“好人不长命”的感慨,一边继续对身边的老师挑三拣四。孩子跑得慢,怪体育课没用;成绩下滑,骂班主任不负责任;学校组织活动,抱怨“耽误学习”……
![]()
可当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倒下了,又集体痛心疾首:“怎么不多给她点时间?”
别骗自己了。如果真觉得她珍贵,就该在她活着时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在她疲惫时说句“辛苦了”,而不是等她走了才堆砌赞美。悼念不该只是眼泪,更该是反思。
![]()
罗晶的悲剧,表面看是意外,深层却是系统性忽视的结果。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本就难,既要扛升学压力,又要对抗“副科无用论”。
![]()
她拼命证明体育能育人,结果连自己的安全都没能保住,车祸细节未公布,但多少一线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通勤赶时间,身心俱疲?他们的健康,谁在守护?
别再说“上天需要她”这种自我安慰的话了。上天不需要她,是这个世界需要她这样的人,却没能好好留住她。
![]()
希望这次眼泪之后,能有点改变:给体育老师应有的尊重,给班主任合理的负担,给基层教育者真正的保障。否则,今天哭罗晶,明天还会哭下一个“罗晶”。
她不该成为一则让人唏嘘的新闻,而应成为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教育者的亏欠,也照出这个社会对“平凡伟大”的迟钝。
愿她安息,更愿活着的人,别再让好人走得如此无声又沉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