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9%!保时捷为挽回中国销量,价格跌破35万,大家会买账吗?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近期豪华车市场的一则财报让我深感震动,曾是行业利润王者的保时捷,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利润仅剩下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99%。
销售收入也同比下滑6%至268.6亿欧元,要知道,保时捷长期占据豪华车利润榜首,这样断崖式的业绩滑坡,不仅打破了豪车稳赚不赔的固有认知。
更照出了传统豪华车企在时代变革中的挣扎,明明手握品牌光环和技术积淀,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这场利润危机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可逆转的行业逻辑?
![]()
降价闭店业绩崩塌
在财报数据公布前,终端市场的异动早已埋下伏笔,珠海、江门等地的部分保时捷4S店陆续闭门歇业,中山等地的门店也频频传出经营压力陡增的消息。
为了拉动销量,终端甚至出现了65折的大幅促销,要知道,保时捷向来以豪华保值著称,这样的降价力度在过去几乎难以想象,可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挽回销量颓势。
财报数据给出了更直观的答案: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售收入同比下滑6%,而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表现更为惨淡。
![]()
前三季度在华交付量仅3.22万辆,同比下滑26%,较2021年9.57万辆的峰值近乎腰斩,这已经是继2024年全年销量同比下滑28%后的持续颓势。
中国市场的失速,直接成为压垮保时捷利润的关键稻草,不仅中国市场,全球布局也出现明显失衡,2025年一季度,欧洲市场交付量下降10%,德国本土市场更是暴跌34%。
尽管北美市场同比增长37%,但单一市场的增长根本难以弥补其他主要市场的下滑缺口,从终端闭店降价到全球销量分化,保时捷的困境早已不是单点问题而是全面蔓延的系统性危机。
内外困局绞杀
![]()
保时捷的利润崩塌,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外部市场变革与内部战略失配的双重绞杀,从外部来看,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豪华车的品牌溢价壁垒。
理想问界等国产新势力品牌,用一半的价格就能提供与保时捷相当甚至更优的性能、智能座舱和续航表现,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再单纯为车标买单,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实际体验和性价比。
当100万级的保时捷燃油车在智能交互上不如30万级国产新能源车型时,市场选择的倾斜自然成为必然,这种半价超配的竞争模式,直接冲击了保时捷长期依赖的品牌溢价盈利逻辑。
从内部来看,转型节奏的迟缓让保时捷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电动化是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始终显得犹豫不决。
![]()
旗下旗舰纯电车型Taycan,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暴跌50%,价格高昂、续航不足且与燃油版车型定位重叠的问题,使其难以匹配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需求。
而与此同时,燃油车阵营又因战略调整逐渐收缩,既没能守住传统燃油车的盈利基本盘,又没能在新能源赛道上建立优势,雪上加霜的是多重成本压力的叠加。
保时捷在财报中提及,产品战略调整投入、电池业务一次性支出、组织变革成本以及美国进口关税增加等因素,共同影响了盈利表现。
为推进电动化转型,保时捷在新平台研发、电池技术适配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但短期内这些投入未能转化为有效销量和利润,反而叠加了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的损失,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利润陷阱,进一步挤压了本就紧张的盈利空间。
![]()
传统光环与市场需求的时代错位
如果说外部竞争和成本压力是客观挑战,那么品牌定位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则是保时捷难以快速突围的核心内因,过去,保时捷凭借独特的运动基因和豪华光环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质大于量的策略也让其始终保持着高端形象,但在新能源时代,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年轻用户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看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实用配置。
而保时捷在这些领域的创新速度明显滞后于新势力品牌,当其他品牌在快速迭代语音交互、自动泊车等功能时,保时捷的车型依然在强调传统的驾驶体验。
![]()
这种对市场需求的迟钝反应,让其逐渐失去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更尴尬的是,保时捷陷入了守价与保量的两难,坚持质大于量的策略,拒绝轻易以价换量。
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丢失份额,另一方面为挽回销量,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40%,甚至跌破35万这种促销行为又进一步拉低了品牌溢价能力,让豪华保值的标签大打折扣。
这种左右摇摆的定位,不仅没能兼顾利润与销量,反而让品牌形象变得模糊,其实,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传统豪华品牌集体面临的转型阵痛。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这些品牌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既想守住传统燃油车的盈利基本盘,又要投入巨资布局新能源,既想维持高端品牌形象,又要应对新势力品牌的价格冲击。
![]()
稍有迟疑,就可能被市场抛弃,而盲目转型,又可能陷入投入与产出失衡的困境。
转型阵痛后的破局之路
保时捷此次利润暴跌,与其说是一次偶然的业绩波动,不如说是传统豪华品牌转型的必然阵痛,它用最直观的数据证明,在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没有任何品牌可以凭借过往的光环高枕无忧。
不过,保时捷并非毫无应对之策,其首席财务官已明确表示,2025年是公司的低谷年,并将希望寄托于中国研发中心的本土化创新。
![]()
随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战场,本土化研发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或许是保时捷扭转颓势的关键。
预计2026年起,随着新产品的落地和转型成效的显现,保时捷的业绩有望出现明显改善,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保时捷的经历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传统豪华品牌的转型,不能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而需要颠覆性的战略决心,既要敢于投入资源布局新能源、智能化核心技术,又要学会放下身段,正视市场需求的变化。
既要守住品牌的核心价值,又要避免被传统思维束缚。只有在速度与质量、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
![]()
结语
从曾经的利润王者到如今的利润暴跌99%,保时捷的滑铁卢让我们看到了行业变革的残酷,也让我们明白,豪华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
未来,能够真正赢得市场的,不再是单纯的品牌光环,而是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力和创新力,保时捷能否走出低谷,传统豪华品牌能否顺利转型,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的新篇章,必将由那些勇于拥抱变化的品牌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