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2025年11月的美国政坛堪称一场现实版“内外交困”大戏,特朗普政府一边在国际舞台上把对华军事遏制喊得震天响,一边在国内选举中遭遇滑铁卢。民主党在纽约市长、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州长选举中全线告捷,纽约市200万投票人数创下半个世纪新高,穆斯林移民背景的马姆达尼以10个百分点优势完胜,直接给了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一记响亮耳光。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前总统奥巴马重出江湖,公开痛斥特朗普政策“无法无天”,这场横跨选举、党派、制度的全面博弈,正在彻底改写美国政治格局。
特朗普政府曾将10月的中美谈判包装成“巨大胜利”,但全球舆论看得真切,那不过是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无奈妥协。这位总统心心念念的“印太战略”军事布局,本想通过对华全面关税积累资源,却没想到关税这把双刃剑先伤了自己。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关税收入达1950亿美元,可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更刺眼——平均有效关税税率接近18%,创下1934年以来最高纪录。企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物价持续飙升,56%的美国民众明确反对这项政策,所谓“关税红利”更像是画饼,最高法院还在审议关税合法性,连共和党大法官都对总统的权力边界表示怀疑。
![]()
军事战略的根基是国内稳定,可特朗普现在面临的是全方位反噬。支持率从46%跌至44%,净支持率-13%的数字创下他两届任期最低,60万联邦员工被迫休假、70万人无薪上班的政府停摆,已经持续40天。他想集中精力搞对华军事遏制,推出9页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把中国称作“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甚至计划从欧洲抽身转向亚太,让盟友自己负责安全。可现实是,关税战扰乱了国防工业供应链,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早就预警,这种豪赌会导致经济放缓、通胀走高,而受损的制造业和农业恰恰是国防工业的基础。
民主党在地方选举中的胜利绝非偶然,生活成本成为选民最关心的议题,而把经济列为首要关切的选民大多投向了民主党。马姆达尼在胜选演说中直言要对抗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完全无视其“切断联邦资金”的威胁,这种强硬姿态背后是民意的支撑。加州重新划分选区削弱共和党势力,纽约新市长摆明了要和联邦对着干,地方政府的“诸侯割据”让特朗普的军事战略部署难以顺畅落地。更要命的是共和党内部的分裂,被外界嘲讽为“一人党”的共和党,地方候选人既要抱特朗普大腿又被其声望拖累,国会共和党议员公开质疑关税政策,参议院领袖直接否决了他的政府停摆解决方案。
![]()
特朗普的军事战略构想本就充满结构性矛盾,想通过关税积累资金支撑对华遏制,却引发国内经济动荡;想收缩欧洲战线聚焦亚太,却让盟友对美国的安全承诺产生怀疑;想靠强硬姿态凝聚支持,却把拉丁裔选民推回民主党阵营。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出口民调显示,拉丁裔选民以30%的优势支持民主党,而他们最关心的正是被关税政策搞乱的经济。美国豆农因为对华出口渠道中断遭受不可逆损失,这些共和党核心票仓的不满,正在一点点侵蚀特朗普的执政基础。
奥巴马的出山堪称点睛之笔,这位前总统的站台不仅为民主党注入能量,更在唤醒美国政治的传统规范。他的批评精准点出特朗普的核心问题——把个人化的高压政治风格凌驾于制度之上。司法系统的介入、地方政府的抵制、党派内部的分裂,这些美国政治的“刹车机制”集体启动,本质上是对特朗普“以军事遏制为纲”施政逻辑的纠正。关税政策若被裁定违宪,其衍生的红利计划和军事资源调配都将受影响,即便政府宣称有“B计划”,也难掩政策根基动摇的现实。
![]()
这场变局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党派轮替,而是美国政治在军事战略与民生诉求、个人权力与制度约束之间的再平衡。特朗普想靠对华强硬转移国内矛盾,却忘了军事战略的可持续性离不开经济支撑和民意基础。如今国外遏制战略难见成效,国内选举失利、制度反噬、民意流失多重压力叠加,这位总统的舒服日子确实到头了。美国局势的这场大变,不仅关乎特朗普的政治命运,更在重塑其全球军事布局的走向,至于这场内外交困的乱局何时落幕,恐怕还要看美国政治能否真正走出“短期选举绑架长期战略”的怪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