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一张婚礼照片,让人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名门气质。
26岁的谭祥,一袭白色婚纱,手捧鲜花。
照片里的她,眉目间带着新婚的羞涩,却掩不住骨子里的从容。
——《壹》——
最后一个会元的女儿
谭祥的祖父谭钟麟,不是一般人,清代进士,做到两广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这些位置他都坐过,这样的家世,在晚清已经是顶级存在。
![]()
但真正让谭家成为望族的,是谭祥的父亲。
谭延闿,1904年考中会元,中国最后一个会元,湖南200多年,就出了这一个,什么概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见到13岁的谭延闿说:"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一个13岁的孩子,被帝师这样评价。
谭延闿后来三次出任湖南督军,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担任行政院院长,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蒋介石娶宋美龄,谭延闿是介绍人。
1906年,谭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普通大户人家能比的,上海圣玛莉亚女子学校毕业,精通英语,在上海智仁勇女子学校教书。
20多岁的谭祥,是上海滩少有的新女性。
有学识,有气质,有家世,但1930年,一切变了,谭延闿突然病逝,48岁,临死前,他把女儿托付给蒋介石夫妇,"帮忙找个好人家。"
![]()
这句话,决定了谭祥的命运。
宋美龄手里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胡宗南,一个是陈诚,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一期,对蒋忠心耿耿,不用担心,陈诚不一样。
他早期跟邓演达走得很近,邓演达是反蒋的。
蒋介石器重陈诚的才干,但不放心他的立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不是自己人,就是隐患,怎么办?联姻,把谭祥嫁给陈诚,就把陈诚绑在了自己的船上。
1931年春天,去上海的专车上。
蒋介石安排了这次"偶遇",陈诚见到谭祥,当场就被震住了,白皙的皮肤,落落大方的举止,知书达理的谈吐,宋美龄的干女儿。
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背靠蒋宋集团,意味着仕途一片光明,陈诚动心了。
——《贰》——
"生不能同衾,死后必须同穴"
但有个问题,他在老家,有个包办的妻子,吴舜莲,1920年结婚,两人没有孩子,陈诚常年在外打仗,吴舜莲在家照顾公婆,名义上还是夫妻。
![]()
谭祥知道这件事,她的态度很明确,"我要正娶身份。"
"必须正式离婚。"这话说得直接,作为名门闺秀,谭祥不可能接受做妾,也不接受所谓的"加娶",她要的,是明媒正娶,陈诚为难了,吴舜莲性情刚烈。
之前陈诚提过离婚,她差点自杀。
但为了娶谭祥,陈诚豁出去了,他找了两个说客,一个是吴舜莲的哥哥吴子漪,也是陈诚的同学和下属,另一个是两家的世交杜志远。
陈诚开出的条件很实在,老家的房子,全给吴舜莲。
生活费,按月给,还额外给了10万元赡养费,吴舜莲提了一个条件,"生不能同衾,死后必须同穴。"陈诚答应了。
1931年底,离婚协议签字。
因为吴舜莲不识字,协议书是哥哥代签的,1932年元旦,上海,南京励志社,蒋介石亲自当证婚人,婚礼规格,堪比国家大事。
照片上的谭祥,穿着白色婚纱,手捧鲜花,满脸幸福。
但她的眼神里,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26岁的新娘,知道这场婚姻意味着什么,这不只是爱情,这是政治,是利益,是往上爬的阶梯。
![]()
婚后,蒋介石给陈诚放假。
新婚夫妻去杭州西湖度蜜月,照片里,陈诚穿着长袍马褂,戴着帽子,谭祥穿着黑色皮草,两人站在西湖边,像一对寻常夫妻。
但谁都知道,这场婚姻不寻常。
从这一天起,陈诚多了一层身份,蒋介石的干女婿,婚后的谭祥,面对一个难题,吴舜莲还住在陈家老宅,还在照顾陈诚的母亲。
陈家人,都把她当儿媳妇,这是个疙瘩。
谭祥没有急着动手,她知道,有些事不能硬来,婚后不久,谭祥提出要回青田老家,"我想去看看婆婆。"陈诚有点担心,两个妻子见面,会不会出事?
谭祥胸有成竹,1932年春天,青田。
谭祥见到吴舜莲,她没有摆大太太的架子,反而主动叫"姐姐"。"姐姐,以后还要麻烦您照顾婆婆。"这话说得漂亮,既承认了吴舜莲的付出。
又把她摆在了一个长辈的位置,吴舜莲愣住了。
——《叁》——
聪明女人的生存法则
眼前这个穿着时髦、美丽高贵的女人,不但没有为难她,反而给足了面子,陈家人和乡亲们,都在看热闹,看谭祥如何处理这个局面。
![]()
结果是,谭祥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
"这个新媳妇,有教养。"几个月后,谭祥再出手,她让陈诚给吴子漪一笔钱,在青田县城,给吴舜莲盖了一栋两层洋楼,吴舜莲搬出了陈家老宅。
这个疙瘩,彻底解开了,谭祥用的是什么?
不是强势,不是逼迫,是智慧,她先给足面子,再给出路,让对方体面地退出,这是大家闺秀的手段,也是政治家的思维。
婚后的日子里,谭祥生了6个孩子,其中4个是博士。
这样的教育成果,放在今天也罕见,1948年,陈诚胃出血,在东北战场上,病得起不来床,谭祥急了,她找到宋美龄,哭着求情,"请干妈帮忙,把他调回来。"
宋美龄出面了,蒋介石派名医戚寿南赶往沈阳。
批准陈诚辞职,当时国大代表里,有人喊着要枪毙陈诚,但因为谭祥的这一求,陈诚保住了命,1949年,陈诚去台湾,他把吴舜莲也带上了。
在台湾,吴舜莲住在哥哥家里,直到1978年去世。
享年82岁,谭祥从未为难过她,每月的生活费,从未断过,这是格局,到了台湾,谭祥的角色变了,她成了宋美龄的得力助手。
![]()
1950年,宋美龄成立"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
谭祥协助管理,这个组织,后来简称妇联会,高峰时期,会员25万人,建了176个眷村,占眷村总数的五分之一。
谭祥在里面,负责妇女运动和救济事业。
这不是虚职,是实实在在的权力,1961年到1963年,谭祥跟着陈诚出访,美国、菲律宾、越南,作为副总统夫人,她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
端庄、得体、不失风度。
谭祥还筹办了"辞修高级中学",辞修,是陈诚的字,这所学校,是为了纪念陈诚,1965年3月5日,陈诚病逝,67岁,蒋介石和宋美龄出席葬礼。
蒋介石亲自题词,国葬规格,谭祥守了24年寡。
——《肆》——
台湾岁月与最后的光芒
她没有再嫁,一个人把6个孩子养大,晚年的谭祥,住在台北,孩子们常来看她,孙辈们围绕在身边,她不孤独,1989年6月1日,谭祥突发脑溢血。
![]()
送进台北荣总,6月6日晚上9点52分,谭祥去世,享年83岁。
弥留时,6个孩子都在身边,长子陈履安是经济部长,其他孩子也都事业有成,周联华牧师在病床旁祷告,谭祥最后的时光,是平静的。
她的一生,从名门千金开始。
经历了政治联姻,经历了战争颠沛,经历了丧夫之痛,但她从未失态,从未失去优雅,从未失去智慧,1932年那张婚纱照里的女孩。
26岁,娇羞中带着坚定,她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57年后,她走完了这条路,有人说,谭祥是幸运的,生在名门,嫁给高官,子女成才,寿终正寝,但也有人说,她是清醒的。
她知道婚姻的本质。
知道如何在复杂关系中生存,知道什么时候该柔软,什么时候该坚硬,1995年,谭祥的灵骨迁往佛光山,和陈诚合葬,在一起了。
当年吴舜莲的那句"死后必须同穴"。
陈诚做到了,但躺在他身边的,是谭祥,这或许是最大的讽刺,也或许是最真实的人生,政治联姻从来不简单,需要的不只是美貌。
![]()
还有智慧、格局、手腕。
谭祥都有,所以她赢了,1932年的那张照片,现在看来别有深意,白色婚纱下的女孩,早就看透了一切,她知道这场婚姻是交易。
但她也知道,如何让这场交易变成双赢。
她做到了,从名门千金到副总统夫人,从26岁的新娘到83岁的老妇,谭祥活出了名门之女该有的样子,不卑不亢,不争不抢。
却把所有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