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破解“变更僵局”
“法官,没想到变更登记这么快就办成了,公司业务终于能正常推进了!”日前,某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某在办理完法定代表人变更手续后,第一时间向承办法官打来电话表达感谢。
而在不久前,该公司还在为他们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焦头烂额。
困局:决议在手,变更仍难进行
2025年8月,刘某手持股东会决议等材料申请变更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时,审批部门依据现行法规,要求公司须先召开全体股东会议修改公司章程,以明确公司相关负责人职务,才能变更登记。但修改公司章程需要2/3以上股东同意,其中一股东又长居海外,变更事项一下陷入了僵局。刘某只得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公司登记。
破局:主动走出去,寻求破局之法
“时间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一套完整的诉讼流程走下来时间太长了,如何破局?”承办法官在查阅案卷后,努力寻求高效解决方案。经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历次修订精神,法官主动走出去,与相关审批部门进行专题研讨。
经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当时依据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制定的公司章程,其关于负责人职务的规定与后续修订的法律及升级的登记系统存在衔接问题。法院与审批部门共同研判后认为,从立法本意来看,新修订的《公司法》关于法定代表人任职范围的规定实为放宽,举重以明轻,故该公司的变更请求符合章程精神与法律规定。审批部门经请示上级后,迅速为该公司办理了变更登记。
从立案到化解,仅用时9天。此案的高效化解,是该院“法院+”协同解纷模式的又一成功实践。近年来,蓟州法院持续聚焦审判职能,积极强化与工商联、商会、行政审批等部门的联动,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解纷路径,全力营造让企业舒心、暖心、放心、安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PART02
账户解封,助企“轻装前行”
近日,蓟州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成功化解了一起涉企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促成各方当事人一揽子解决多重矛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该案原告为某建筑工程队,两被告分别为某装饰工程公司及其项目负责人王某。原告诉称,其按约向被告公司提供了钢管、扣件等租赁物,但被告公司未能如期支付款项,故诉请支付欠款及违约金。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发现,被告公司在其他法院尚有一关联案件正在审理中。为确保事实认定准确,本案依法中止审理。然而,关联案件案情复杂,加之本案原、被告之间及两被告内部矛盾尖锐,若待关联案件审结后再行裁判,不仅周期长,不利于企业权益及时实现,也可能无法实现纠纷实质化解。
![]()
于是,审判团队转变思路,将工作重心转向调解。他们细致梳理在案证据,分头与各方当事人反复沟通,不厌其烦地释法明理、分析利弊。在调解陷入僵局时,审判长多次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向其阐明诉讼中可能面临的举证风险,并指出唯有尽快达成调解、及时解除账户查封,企业才能及早从诉讼中解脱出来,轻装前进。
经过近一个月耐心协调与数轮方案调整,各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本案的成功调解,不仅圆满解决了本案的租赁合同纠纷,还一并化解了原告与被告项目负责人王某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日前被告公司已按约履行了首期付款义务,被冻结的账户得以解封,企业重焕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