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病房中,王大叔正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治疗方案。几天前,他因“脚底烂了个大洞”来到医院诊疗,谁知几天过去,烂掉的大洞没有长好,一只脚指头也慢慢变黑……而这一切,他自己却浑然无感。
脚底烂了没感觉?这是糖尿病在“作祟”
据大叔的家属回忆,发现异常纯属偶然。“我准备给他泡泡脚,结果袜子一脱,我的妈,这个脚就烂了这么大块。”这个“洞”在脚底隐藏了至少两三天,直到洗脚时才被家人发现。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被问及变黑的脚趾有什么感觉时,王大叔的回答是:“不疼,就碰它戳它也没什么感觉!”接诊医生,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周士响副主任医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典型的糖尿病足,就是因为没感觉才会烂成这样的。”
据家属介绍,王大叔30多岁就查出糖尿病了,20多年来一直没重视,平常既没有定期吃药、也从不监测。正是这种对慢性病的长期忽视,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1个脚趾完全变黑、脚底烂出一个大洞,感染日益加重,恐怕难逃“截趾”厄运。
为什么糖尿病会伤脚?
糖尿病足的根源,并非细菌感染,而是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持续性损害。周士响解释道,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两种严重的并发症:
1.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害四肢末梢的神经,导致感觉麻木、失灵。就像电话线断了,大脑接收不到脚部传来的疼痛信号。因此,即使脚被石子硌破、被鞋子磨出水泡,甚至被烫伤,患者也可能毫无痛感。
2.血管病变:影响血液供应,使得伤口极难愈合。就好比一棵树的根系坏了,无法输送水分和养分,枝叶便会枯萎。当脚部受伤后,缺乏充足的血液供应,伤口便极难愈合。
此外,在高糖环境下,细菌还极易滋生、感染风险剧增,会加速组织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从发现脚底溃烂,到紧急送往医院,脚趾逐渐发黑,王大叔的病情发展迅速。医生检查后确认,那个已经完全失去知觉、变黑的脚趾保不住了,必须进行截趾手术。直到此时,王大叔才真正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凶猛。
“我遇到过好多这样的病人,成天坐在那打牌,等到脚臭了,闻到臭味了才知道脚坏了。”周士响介绍,糖尿病足并非毫无征兆,如果您或家人患有糖尿病,请警惕以下情况:
1.脚部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灼热感,或像踩在棉花上。
2.脚部形态改变:脚趾变形(如爪形趾)、足弓塌陷。
3.皮肤状态变差:皮肤干燥、皲裂,颜色变暗、发紫或变黑。
4.出现破溃:脚上出现水泡、老茧、鸡眼或难以愈合的伤口。
5.脚部发凉:脚部冰冷,即使夏天也感觉不到温暖。
糖尿病本身或许不致命,但它引发的并发症足以致残、致死。控制好血糖、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脚底)、穿着合适的鞋袜,这些日常管理,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守护自身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切勿等到“闻到臭味”才发现,那时付出的代价,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
通讯员 朱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