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刘强东与雷军这两位互联网领域的传奇人物,再次在一条意想不到的赛道上相遇——新能源汽车。
不同的是,雷军这次选择的是“重度自研”模式,自建工厂、全栈自研,从芯片、电机到智驾等一个不落。
而刘强东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不建工厂、不造电池,甚至不自研智能系统。
京东选择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以“轻资产模式”推出了定价仅5万不到的纯电动小型车埃安UT super,主打“国民好车”概念,彻底瞄准下沉市场。
![]()
图源:埃安微信公众号
![]()
两条道路,两种思维,两种代价
2018年,当刘强东逐步“退隐”时,雷军正带领小米在手机市场高歌猛进。谁也没想到,几年后两人的路径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交汇。
雷军在2021年正式决定造车,选择了全链条掌控的路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掌握核心技术、建立护城河;缺点则是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
小米汽车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24年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单季亏损曾高达18亿元。
当然,这种重资产投入在后期也开始显现价值,从最新的财报可以大致看出,小米汽车在2025年已初步实现盈亏平衡,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生产能力且能盈利的科技车企之一。
相比之下,刘强东的入局方式则让人有些意外。他没有从零开始建工厂、组建庞大的工程师团队,而是找到了两位重量级伙伴:广汽埃安负责制造,宁德时代负责电池技术与补能方案,京东则贡献自己的销售渠道、用户数据和品牌影响力。
这种“你做工厂、我做市场”的明确分工,让京东能够各取所长,迅速推出产品,避免了漫长的研发和产能爬坡期。
据内部人士爆料,为应对双十一的发售,埃安UT Super的工厂流水线已进入满负荷运转状态,最快53秒便能下线一台,展现了高效的产能准备。
![]()
图源:微博
京东造车并非一时兴起,刘强东从2015年起就着手布局汽车行业,他先投资了蔚来,之后又做了整车交易平台,2023年成立京东汽车事业部。到了2025年,他和比亚迪、长安、小鹏都达成了合作。
与市场普遍认知不同,京东造车的核心逻辑并非单纯想在汽车制造领域分一杯羹,而是希望通过造车这个高频、高价值的消费场景,反哺并加固京东的基本盘,提升其整体生态竞争力。
具体而言,这体现在拓展新的流量入口、降本增效、完善“选、买、用、养”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京东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是其庞大的物流业务。
得益于规模庞大的物流体系,京东一直在重仓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其自研的无人轻卡已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据称能节省60%的成本,同时提升40%的效率。
造车过程中积累和验证的技术,可以复用至物流场景,形成良性循环。
![]()
图源:微博
因此可以说,刘强东暂时不打算自己造车的原因,本质上还是想把整个汽车消费链条打通,把车作为链接用户的重要入口,让资源也能复用在酒旅、外卖等新业务上,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黏性和复购频次。
京东这几年在研发上投入了一千五百多亿,这些钱主要就是用在这些新业务上。它们不是孤立的项目,更像是测试并强化京东供应链能力的试验田。
这一点与雷军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米公司从手机业务起步,进而涉足汽车制造,它的其中一层目的正是把人、车与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彻底拓宽小米的生态布局,进而帮助小米品牌迈入高端。
![]()
京东新车定价“震撼全网”
京东的“国民好车”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市场热烈反响。
11月9日,京东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式开售。电池租用购车价仅为4.99万元,整车购买价也只需8.99万元,彻底颠覆了传统汽车市场的定价逻辑。
甚至,在叠加一众补贴后,最低起售价来到了4.54万元,比市场上多数同级电动车低了近一半。
可以说,埃安UT Super的爆火,核心是精准踩中了大众用户“买得起、用得省、无顾虑”的核心诉求。
具体来看,新车推出两种购车方案,覆盖不同预算用户:
电池租赁版:起售价4.99万元,限时电池月租金399元(常规499元);如果租一段时间不想租了,三年内买断电池,之前租电的费用可全额用来抵扣。这点必须给好评。
整车买断版:8.99万元,一次性买断含宁德时代54千瓦时电池在内的全部产权,满电续航500公里。
叠加多重补贴与权益,购车门槛再创新低:
12月31日前购车,整车版享4000元补贴,租赁版享2000元补贴,前1000名京东PLUS会员额外获2500元京东E卡,这些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最低价的来源。
此外,三方还推出了“180天价保”政策,承诺在12月31日前购车的用户,若提车后180天内发生降价,可获得10倍差额赔付。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消费者对新车型价格波动的担忧,但具体的理赔条件、差额计算方式等执行细则尚未详细公布。
![]()
图源:埃安微信公众号
“埃安UT Super”明确瞄准了一个特定市场——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这些消费者对品牌不敏感,不愿意“听故事”,更看重品质和性价比。
而得益于合作平台的优势,京东这款车致力于实现“A0级价格,A+级空间”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家用车的核心需求。
在配置上,埃安UT Super展现了十足的诚意:2750mm轴距、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架、500公里续航、全球首搭的广汽华为云车机、540度全景影像、倒车哨兵模式、LED大灯、电动尾门等。
安全方面也一应俱全,主副驾气囊、侧气帘、ESP、胎压监测这些基础项应有尽有。高配车型还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自动刹车等智能安全功能。
![]()
图源:微博
当然,京东参与之后最让传统车企难以企及的,是它的生态整合与线上线下服务能力。
据不止一家媒体爆料,买这台京东新车能用京东金融,首付最低15%,年利率最低3.88%,最长分五年还。
充电更方便,APP里直接查桩、预约、付款,合作了全国两万多个充电桩。
日常保养也不用跑4S店,在京东汽车平台预约就行,洗车、换油、维修都能安排上门,会员还能打折。
京东还拥有超过3000家京东养车门店及4万家合作网点形成的线下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选、买、用、养闭环。
在补能方面,京东与宁德时代共建了检测-换电一体站。
近期,宁德时代在长沙开设了第777座换电站,计划到2025年覆盖45个城市,2026年扩展到120城,未来目标是建成3万座,一次换电最快只需99秒。
![]()
图源:微博
4.99万只是门票,后面源源不断的保养、换电、保险才是主菜。
京东的算盘很清楚:车价越透明,售后越肥美,把用户圈进自家生态里,年年都有“双十一”。
![]()
谁会笑到最后?
京东的“国民好车”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市场热烈反响。
发布才一天,很多网友立马坐不住了,随便一条热门帖子下面都是大家在谈论配置、价格、驾驶体验等话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京东定位的准确性。
当然,小米汽车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近期,雷军将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显示出对市场的充分信心。小米的“人车家”生态闭环,以及其在智能技术上的深耕,也构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京东与小米的造车路径,本质上反映了两种商业逻辑的差异:一种是产品导向和技术驱动,一种是用户导向和场景驱动;一种是深度自研,一种是开放整合。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两种模式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与其说是单一的产品竞争,不如说是生态与生态的对抗。
刘强东的“国民好车”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用京东养车门店、宁德时代换电站、广汽制造能力和自己渠道优势,织成了一张大网。
而雷军的小米汽车,则继续在技术自研的道路上深耕。
两位大佬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但毫无疑问的是,刘强东的入场已经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有时候,颠覆一个行业的不一定是更好的产品,而是全新的游戏规则和商业逻辑。
作者 | 刘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