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伤”制度的推行,不仅填补了传统保障体系的“真空地带”,更以制度化的方式,将风险最小化、责任前置化。它让在城市中奔波的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安心工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张安全网必将越织越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更加坚实的“保护伞”。
一段时间以来,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存在短板的问题持续引发关注。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这部分就业人员交通出行强度较高,容易发生职业伤害事故。为此,2022年7月,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以下简称“新职伤”)试点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7省市展开。2025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新职伤”制度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积极进展,11家平台企业在17个省份接单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11月8日《法治日报》)
在数字化浪潮的强劲推动下,新就业形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同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城市的正常运转贡献着力量。然而,他们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和特殊的职业性质,使得他们面临着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在此背景下,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推出,恰似一场“及时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新职伤”的“实用”与“便捷”,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真切感受到了保障的温暖。参保过程无需个人操作缴费,由平台自动付费,劳动者只需在App上报情况,客服便会迅速介入,指导理赔流程,并直接垫付医疗费用,无需劳动者拿着付款单据去报销。这种“一键式”的服务模式,极大地简化了参保和理赔流程,让受伤的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和经济补偿,真正实现了“伤有所医、费有所报”。
与此同时,“新职伤”不仅保障水平更高,还提供了更为贴心的生活补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收入通常按单计算,一旦受伤休息,收入便会中断,经济压力陡然增大。“新职伤”承担了部分生活费用,让劳动者在休养期间能够更加安心。同时,“新职伤”的制度设计巧妙地贴合了灵活就业的特点。它突破了传统工伤保险以劳动关系为前提、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的限制,采用平台企业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的规则。这种缴费方式既适应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接单、按单计酬的工作模式,又确保了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尽管“新职伤”试点成效显著,但目前其覆盖范围仍较为有限。下一步,政策需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研究将更多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保障体系。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职业伤害认定体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风险类型与传统行业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细化认定标准,以确保这些伤害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认定和赔偿。此外,还应鼓励平台企业购买补充商业保险,与“新职伤”形成互补,为从业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保障。
“新职伤”制度的推行,不仅填补了传统保障体系的“真空地带”,更以制度化的方式,将风险最小化、责任前置化。它让在城市中奔波的劳动者能够体面劳动、安心工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张安全网必将越织越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更加坚实的“保护伞”。(王琦)
来源:劳动午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