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媒体高调宣布埃及采购46架F-15EX取得"重大进展"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开罗空军基地里那218架F-16的发动机轰鸣声正变得越来越吃力。这笔号称价值200亿美元的军购背后,藏着埃及不得不放弃歼-10CE的残酷成本逻辑——表面看是战机性能的博弈,实则是整个国防体系的重构代价。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第一笔账:80亿美元的体系转换费
歼-10CE出口单价仅6000万美元的标签极具迷惑性,但埃及空军参谋部的计算器显示着更惊人的数字。现有218架F-16的维护体系完全绑定美国标准,从AN/APG-83雷达的维修协议到AIM-120导弹的加密数据链,全部依赖洛马公司的技术支援。若要换装中国战机,不仅需要重建飞行员培训中心、航电设备测试站,还要为霹雳-15E导弹单独建设恒温弹药库。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模拟显示,这种体系转换的隐性成本高达80亿美元,相当于埃及两年军费总和。
![]()
第二笔账:47亿美元的"分期付款"陷阱
美国突然批准的NASAMS防空系统订单藏着精明的商业设计。47亿美元报价中包含5年弹药补充协议,采用"首付+分期"模式将年均支出控制在10亿美元内。相比之下,歼-10CE需要40架起订的现金支付,即便按最低6000万美元单价计算,首期付款也需24亿美元。这对2024年军费仅52亿美元的埃及而言,相当于要一次性掏空半年的国防预算。更致命的是,美国军事援助账户里还冻结着13亿美元未拨付款项——这笔钱恰好能覆盖NASAMS的首期款。
开罗西部空军基地的机库堪称"航空博物馆":法国的阵风使用"流星"导弹,俄罗斯的米格-29挂着R-77,美制F-16配备AIM-7麻雀。若再加入歼-10CE,意味着同一支空军要同时运转四套敌我识别系统、三种数据链标准和五类弹药保障流程。印度空军的教训摆在眼前:其装备的"阵风"与苏-30MKI因体系不兼容,在2019年印巴空战中竟出现雷达互相干扰的窘况。埃及若重蹈覆辙,其多国战机混编部队的实战效能可能不升反降。
美国国会那份威胁"禁止向埃及出口进攻性武器"的草案,此刻正静静躺在谈判桌抽屉里。它提醒着所有人:这从来不是单纯的军购选择题,而是大国博弈的微观缩影。当埃及最终签下F-15EX合同时,买到的不仅是46架战机,更是一张继续依附于美国军事体系的安全保单——尽管这张保单的保费,正在掏空这个国家军事自主的最后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