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峰子岭一带,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不断处理从全县各乡镇转过来的居民生活垃圾,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绿电输送到电网,点亮周边居民的万家灯火;而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飞灰,经无害化处理后就近填埋到电厂一旁的飞灰填埋专区。
![]()
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韦善康摄
![]()
灵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韦善康摄
灵山县因盛产荔枝而闻名,也曾因“垃圾围城”问题令人揪心。
“以前,这里是一个垃圾填埋场,经常散发出恶臭,我每次路过都要快步离开;这两年经过整改,过去填埋的垃圾也重新被挖出来焚烧发电,现在基本上闻不到臭味了。”灵山县三海镇那银村村民农业涛站在飞灰填埋区外面的水泥路上,回忆起过去生活垃圾因长期得不到科学有效处置,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困扰。
2023年5月,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指出,灵山县有15个乡镇的垃圾就地处置量超过50%,露天焚烧现象屡见不鲜,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等二次污染情况普遍;常住人口121.81万人,年生活垃圾总产生量约37万吨,但生活垃圾收运率低,无害化处置能力大打折扣;飞灰填埋场建设滞后,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据了解,早在2021年10月,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便已投入使用。但是,当时县里尚未建设有专门处理飞灰的库区,不具备处理飞灰的能力。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间,这座发电厂焚烧垃圾所产生的飞灰主要转运至钦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受钦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容量限制,且从灵山县转运至钦州市运输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运输途中可能有渗漏、遗撒的现象,易产生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自2023年3月起,钦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再接收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飞灰,后者焚烧垃圾所产生的飞灰经螯合固化后,只能暂存在其库容为2000吨的飞灰暂存间内。
“焚烧垃圾过程中产生的飞灰中含有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将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钦州市灵山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黄荣坦言。
一边是多数乡镇依然普遍存在露天焚烧垃圾现象,污染问题突出;另一边是生活垃圾收运率低,飞灰填埋场建设滞后,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因此,加快推进灵山县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建设,成了破解当地“垃圾围城”问题的关键“钥匙”。
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的支持下,2023年5月以来,相关方面先后投资2485.71万元。今年9月,终于建成总库容量达17.5万立方米的灵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据测算,能满足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固化物填埋约16年的需要。
“这个项目最大亮点在于通过一系列高标准防渗、雨污分流技术,把污染通道彻底切断,杜绝渗滤液的产生,从而减小地下水被污染的风险,让周边环境安全水平直接提升一个数量级,为守护群众生活环境与区域生态安全筑起坚固屏障。”灵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苏江勇介绍。
灵山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建成投入使用后,目前共接收10批飞灰进场填埋处理,已填埋稳定固化飞灰约18097吨。
灵山县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投入使用后,既解决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消纳难题,也保障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我们厂过去是‘吃不饱’,现在是‘吃饱吃好消化好’!”灵山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副经理何文打趣说。
前几年,平均每天实际进到该电厂的灵山县垃圾仅有473吨,占垃圾产生量的比例不足50%,导致电厂生产线经常低负荷运行,这不仅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也不利于灵山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在,电厂每天焚烧垃圾量达到1200吨,发出50万度电,可满足5万户居民一天的日常用电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