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盆河的晨雾漫过青石板路,会安古城便在越南中部的晨光中缓缓苏醒。这座依偎在湄公河支流旁的百年古镇,曾是东南亚重要的贸易港口,如今虽褪去了商埠的繁华,却以保存完好的中式骑楼、法式洋房与越南传统木屋,以及入夜后点亮的万千灯笼,成为东南亚最具东方诗意的 “水墨古镇”,每一步踏在街巷中,都像走进了时光沉淀的温柔里。
会安的灵魂,藏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古街巷中。古镇的核心区域不大,却有着 “五步一骑楼,十步一庙宇” 的密度 —— 斑驳的红色砖墙撑起中式骑楼的飞檐,木质窗棂上雕刻着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门楣上悬挂的牌匾多为汉字,“李记”“张府” 等名号依稀可见,诉说着明清时期中越贸易的兴盛;偶尔穿插的法式洋房则带着异域风情,淡蓝色的墙面、弧形的拱窗与门前的三角梅相映成趣,是殖民时期文化交融的痕迹;而越南传统的 “高脚屋” 则隐藏在街巷深处,木质结构的房屋架在石墩上,屋檐下挂着晾晒的蓝染布料,随风轻轻飘动。清晨的街巷格外宁静,只有清洁工扫地的声音与早起商贩搬运货物的脚步声,阳光透过骑楼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光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秋盆河的温柔,为会安增添了灵动的气息。这条湄公河的支流穿城而过,河面上停泊着挂着彩色斗笠的竹篮船,船夫穿着蓝色奥黛,熟练地用脚划桨,船头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越南春卷,供游客一边泛舟一边品尝。乘坐竹篮船漂流是体验会安风情的经典方式 —— 船身轻轻晃动,穿过横跨河面的日本廊桥,桥身雕刻着精美的龙纹,桥头的石狮子历经百年风雨仍栩栩如生;河岸边的吊脚楼临水而建,妇女们坐在屋前的石阶上洗衣,孩子们在河边嬉戏,偶尔有渔民撒网捕鱼,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傍晚时分,夕阳为河面镀上一层金红,归航的竹篮船在水面留下长长的波纹,远处的云层被染成橘色与粉色,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
会安的灯笼,是点亮夜晚的浪漫符号。每当夜幕降临,古镇的街巷便被万千灯笼照亮 —— 红色的圆形灯笼挂在骑楼的屋檐下,粉色的莲花灯摆在店铺的门口,黄色的宫灯缠绕在古树的枝干上,还有造型别致的鱼形灯、蝴蝶灯悬挂在巷弄深处,暖黄色的光芒透过薄纸,在墙面与地面投下柔和的光影。沿着灯笼巷漫步,能看到手工灯笼店的师傅正在制作灯笼,他们用竹篾编织骨架,再糊上彩色的桑皮纸,最后贴上精美的剪纸图案,每一盏灯笼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游客们可以亲手制作一盏灯笼,写上祝福的话语,提着它穿梭在灯笼海洋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而河边的露天餐厅里,人们点上一份越南河粉与滴漏咖啡,看着河面上漂浮的许愿灯,听着远处传来的越南民歌,享受着属于会安的慢时光。
![]()
会安的文化,藏在多元交融的细节里。古镇中的 “福建会馆”“广肇会馆” 等中式会馆,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馆内供奉着妈祖与关公,是当年华人客商聚集的场所,至今仍会举办传统的祭祀活动;日本廊桥旁的 “日本会馆” 则保留着日式建筑的简约风格,庭院中的枯山水景观与石灯笼,透着禅意与宁静;而 “会安历史文化博物馆” 内,陈列着当年贸易往来的瓷器、丝绸与航海仪器,见证着古镇曾经的繁荣。此外,会安的蓝染工艺也值得一看 —— 当地工匠用板蓝根的汁液浸染布料,再通过扎、缝、绑等手法制作出花纹,蓝白相间的布料制成奥黛、围巾与桌布,带着自然的质朴与清新,成为游客喜爱的纪念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8463653931741642
会安的美,是温婉与厚重的交织,是多元与包容的共生。它既有中式建筑的典雅、法式洋房的浪漫,又有越南木屋的质朴、灯笼街巷的梦幻;既有秋盆河的灵动,又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在这里,人们能在古街巷中触摸时光的痕迹,也能在灯笼下感受浪漫的氛围;能在竹篮船上体会生活的悠闲,也能在会馆中了解多元的文化。这座湄公河旁的古镇,如同一首悠扬的东方小调,每一个音符都透着温柔与诗意,等待着人们去聆听、去感受、去珍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