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流出的歼-36第二架原型机照片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距离首架原型机曝光才过去十个多月,这研发速度简直像开了挂。从照片能清晰看到,这架新原型机保留了标志性的三发构型,但在喷管、进气道和起落架这些关键部位都做了明显改进,明显是在加速推进测试进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双原型机并行测试这个操作相当精妙。第一架原型机可能更侧重验证飞控、气动这些基础架构,现在这架则开始探索具体技术路线。特别是那个从YF-23风格的槽式喷管改成F-22类型的二维矢量喷管,这个转变意味深长——设计师们似乎在隐身性能和机动性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要是三台发动机都配上全向矢量推力,那空战机动性绝对要上一个台阶。
说到进气道的改动更是耐人寻味。从原来的叉状进气道转向DSI设计,这个选择很务实。DSI进气道不仅结构简单、重量轻,在隐身方面也有独特优势。虽然照片看不清进气鼓包的具体造型,但前缘后掠角度的变化已经说明他们在不断优化进气效率。值得玩味的是,机身顶部给第三台发动机留的进气道应该还在,这种三DSI布局在全球都是独一份。
![]()
起落架的重新设计也很有讲究。从苏-34那样的串联式改成平行式,这不只是为了着陆更稳,很可能给机腹弹舱腾出了宝贵空间。重型战斗机要是不能在载弹量上做文章,那还叫什么重型机?这个细节改动暴露出设计师对武器搭载的重视程度。
看着歼-36的快速迭代,不禁想起当年歼-20从原型机到量产型的进化过程。中国显然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原型机测试模式。两架原型机侧重点不同,一架验证基础设计,一架探索实战配置,这种双线并进的策略既控制了风险,又加快了研发节奏。
![]()
作为重型空优战斗机,歼-36未来必然要和歼-20打配合。一个侧重制空,一个偏向多功能,这个组合在亚太地区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特别是面对F-35的扩散和F-22的部署,我们需要能在远海争夺制空权的利器。三发设计带来的航程和载荷优势,让歼-36既能在远海执行巡逻任务,又能携带重型反舰导弹实施突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