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0票赞成、40票反对的结果,表决通过《持续拨款与延期法案》,为结束这场始于10月1日的政府停摆迈出决定性一步。
截至当日,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41天,创下美国历史上最长停摆纪录。
![]()
按照立法流程,法案将立即送交众议院表决。共和党领导人透露,正敦促议员紧急返岗,希望最早于本周三完成投票。
若众议院顺利通过且未作修改,法案将直接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联邦政府有望在数日内恢复运转。
这场创纪录的停摆源于两党在临时拨款法案上的严重分歧。
9月30日,参议院未能在资金耗尽前通过新拨款案,核心矛盾在于民主党要求将《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纳入法案,而共和党起草的提案仅包含安保资金,未涵盖医保相关内容。
僵局持续期间,参议院曾14次否决共和党提交的提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分析指出,民主党提出的医保补贴涉及数百亿美元投入,“要价过高”难以被共和党接受,而特朗普政府的“强硬谈判风格”也导致双方迟迟无法妥协。
随着地方选举落幕,两党对抗性暂时减弱,为谈判破局创造了条件。
41天的停摆已对美国社会造成全方位冲击。据“两党政策中心”统计,至少67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停薪留职,73万名关键岗位人员被迫无薪工作,涵盖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5万名机场安检人员等。
华盛顿特区联邦雇员工会调查显示,42%的无薪员工已出现房贷或信用卡逾期,不少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
依赖“补充营养援助计划”的4000多万低收入人群11月首次断发救济金,即便法官介入启用应急资金,密西西比等州全面恢复发放仍需等到12月初。
民航系统也受重创,全美40个主要机场削减10%航班,超1万架次航班延误,3200架次取消。
此次通过的法案是两党互相让步的结果。法案为联邦政府提供资金至明年1月30日,明确撤销停摆期间的裁员措施,并暂停进一步裁员至2026年1月。
最受关注的是,法案承诺为停摆期间的联邦雇员补发全额工资,并恢复“食品券”等关键民生服务。
同时,法案纳入三项全年拨款条款,覆盖军事设施、退伍军人事务、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对于争议核心的医保补贴问题,双方达成“先搁置”协议,同意12月单独就此表决,民主党暂时放下“捆绑通过”的强硬立场,共和党则在雇员待遇上做出让步。
尽管参院通过带来曙光,但法案仍需闯过众议院这一关。
由于众议院已休会近两个月,需紧急召集议员返岗投票,若对法案文本作出修改,将触发两院再次磋商,延误生效时间。即便法案顺利签署,联邦政府的“灾后重建”仍面临多重考验。
未来72小时,各机构需完成人员召回、工资核对等工作,空管系统从“限量运行”恢复常态也需数天磨合,短期内航班延误可能持续。
随后两周,法庭审批、食药监管等积压事务将迎来“补课潮”,承包商现金流压力也会集中暴露。
更关键的是,12月的医保补贴谈判与明年1月的新一轮拨款谈判,仍可能引发新的僵局。
目前,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已跌至15%,近八成受访者不认可国会工作。这场持续41天的停摆,不仅让普通民众付出沉重代价,更凸显了美国政治分极化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