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本该是人生画卷中最鲜活的一笔——有人在写字楼里为职场起步拼尽全力,有人在技能课堂上为未来积蓄能量,有人在基层岗位上为生计踏实打拼。但在重庆郊区一间昏暗的出租屋里,23岁的林晓(化名)却把青春过成了“休眠模式”:十多平的单间里,塌陷的旧床占了大半空间,掉漆的小桌上散落着空泡面桶,空气里弥漫着泡面与灰尘混合的味道。她和大一岁的男友陈浩(化名)蜷缩在这里,日复一日重复着“睡到大中午、刷手机到深夜”的循环,将“奋斗”二字彻底抛诸脑后。这段被林晓随手拍下发到网上的“躺平日常”,很快引发全网热议,其中最高赞的评论戳中了无数人的担忧:“现在潇洒一时,等有了娃,看你们怎么收场?”
林晓并非一开始就选择躺平。专科毕业时,她也曾怀揣着对独立生活的期待,一次次投递简历。但现实的冷水来得猝不及防:要么是薪资微薄到难以覆盖房租,要么是工作内容与预期相去甚远,多次碰壁后,她不得不放下“体面”,进了一家工厂做工。流水线的工作枯燥繁重,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机械重复,车间里的轰鸣与闷热让她备受煎熬。月底看着银行卡里仅有的2000元工资,委屈与不甘涌上心头:“累死累活一个月,连基本生活都难保障,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这份负面情绪像藤蔓般缠绕着她,让她渐渐失去了坚持的动力。她开始频繁请假,上班时心不在焉,最终在入职半个月后果断辞职。走出工厂大门的那一刻,林晓只觉得摆脱了沉重的枷锁,却没意识到自己是在逃避本该承担的责任。辞职后的她无处可去,便搬到了男友陈浩的出租屋。彼时陈浩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每月3800元工资,除去房租和基本开销本就所剩无几,但看着女友疲惫的模样,他还是心软接纳了她,想着让她先休息几天再慢慢找工作。
起初,林晓还会偶尔浏览招聘软件,但每次看到“底薪2000+提成”“能吃苦耐劳”的岗位要求,工厂里的辛苦场景就会浮现,瞬间没了动力。陈浩劝她:“哪怕找个轻松点的,一个月2000块也能减轻点负担。”她却把头埋进手机里敷衍:“太累了,先休息两个月,养足精神再找。”可这一休息,就成了无期限的拖延。出租屋成了她的“避风港”,更是滋生惰性的温床。她不再早起,每天睡到中午才慢悠悠起床,随便找些零食或泡桶面果腹,之后便窝在床上刷视频、看剧,直到深夜才放下手机。曾经的求职计划,在日复一日的懒散中被彻底遗忘。
陈浩起初还在坚持上班,但看着女友每天无所事事、悠然自得的样子,再对比自己早出晚归、辛苦打拼的日子,心里渐渐失衡。他开始抱怨工作枯燥、薪资微薄,原本积极的心态慢慢被消极情绪侵蚀。当月工资到手后,他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递交了辞职报告:“既然你不想上班,那我也不做了,咱们一起好好休息。”陈浩的决定让林晓没有丝毫愧疚,反而觉得多了个伴儿。
从此,这间十多平的出租屋彻底变成了两人的“躺平基地”。床因为长期使用和两人体重的压迫早已塌陷一块,摇晃不止,他们却懒得修理,只想着凑够钱去二手市场淘个更便宜的旧床;吃饭更是敷衍,饿了就煮泡面,偶尔奢侈一次花3块钱买块猪皮炒着吃,就觉得是改善生活;两人懒得洗漱,头发乱糟糟的,衣服堆在角落,出租屋里的气息越发浑浊。天气转冷后,没有暖气的小屋寒风刺骨,他们舍不得买电热毯,只能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缩在床上互相取暖。陈浩偶尔会想起以前上班时虽辛苦但不用为取暖发愁的日子,可话到嘴边,看着林晓无所谓的样子,又咽了回去。
林晓似乎并未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妥,反而喜欢把“躺平日常”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视频里,她对着镜头笑着说:“今天又是躺平的一天,晚上买3块钱的猪皮炒着吃。”背景里是杂乱的出租屋和一脸麻木的陈浩。这段视频很快引爆网络,评论区瞬间吵翻了天。
“23岁正是能吃苦、敢拼搏的年纪,天天这样摆烂,以后的日子怎么办?”“两个人靠这点积蓄坐吃山空,现在嫌累不奋斗,将来有得哭!”“没房没车没存款,连电热毯都舍不得买,真要是怀孕了,奶粉钱、尿不湿钱从哪来?”网友们的指责与担忧扑面而来,不少过来人道出真相:“现在潇洒是因为没压力,等有了娃,柴米油盐、教育医疗能把人逼疯,到时候想不老实都难!”
也有少数网友表示理解:“成年人的世界确实累,偶尔躺平调整一下很正常。”还有人认为这是对过度内卷的理性反抗:“现在职场竞争太激烈,与其在无意义的内耗中疲惫不堪,不如放慢脚步享受当下。”但更多人是惋惜:“年轻不是用来挥霍的,现在逃避的辛苦,未来都会加倍偿还。”
网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林晓和陈浩的日子早已陷入恶性循环:他们靠着陈浩之前攒下的一点积蓄度日,每天花销控制在20元以内,可积蓄仍在一天天减少。更可怕的是,他们正在丧失谋生的能力——林晓辞职大半年,与社会脱节,原本就不多的工作经验早已过时;陈浩放弃了稳定工作,再想找一份合适的也并非易事。更致命的是,他们习惯了懒散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怕吃苦、怕受累,哪怕是简单的零工也不愿去做。
曾经的甜蜜也在这样的日子里悄然变质。起初的包容体谅,慢慢被柴米油盐的压力和彼此的抱怨取代。陈浩偶尔会忍不住指责:“都是因为你,我才辞职的,现在日子过成这样。”林晓则反驳:“是你自己要辞职的,怪我干什么?”争吵越来越多,曾经的温情早已被消磨殆尽。他们没意识到,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毫无规划、虚度光阴的折腾。
在“躺平”成为年轻人热议话题的当下,林晓的故事并非个例。有人认为“躺平”是对过度内卷的理性反抗,是年轻人摆脱无休止竞争、找回生活平衡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这是消极避世、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年轻人确实面临着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多重负担,偶尔的“躺平”或许是一种自我调节,但像林晓和陈浩这样长期放弃奋斗、坐吃山空的“躺平”,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23岁,正是学习本领、积累经验的黄金时期。嫌工厂活累没前途,可以去学美甲、理发、会计等技能,哪怕刚开始工资低,慢慢积累经验总能有所收获;觉得学历不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自考本科、考职业证书,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爱情本该是两个人携手并肩、共同成长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迁就、一起摆烂的借口。如果他们能醒悟过来,哪怕一起去做零工,哪怕每个月挣得不多,至少能养活自己,不用再为下一顿饭、过冬的暖气发愁。两个人一起吃苦、一起进步,感情才会在风雨中愈发坚定,日子也会慢慢有起色。
人民日报曾明确呼吁“躺平不可取”。年轻从来不是躺平的资本,而是奋斗的底气。这个年纪,累是真的,但也是最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年纪。青春就像一场不能回头的旅程,每一步都算数。现在偷的懒,都会变成未来路上的坑;现在逃避的苦,将来都会以更残酷的方式还给自己。
那些调侃“有了娃就老实了”的网友,或许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养育子女的责任会让人不得不长大,但被动成长往往伴随着更多的狼狈与窘迫。与其等到被生活逼到绝境才被迫努力,不如趁年轻主动拼搏,为自己和未来的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岁的人生不该只有出租屋的昏暗,更该有阳光与远方。愿每个年轻人都能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责任的躺平,而是通过努力奋斗获得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走出舒适区,去拥抱挑战,去积累技能,去赚取存款,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从容应对各种变故,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别让懒惰吞噬了青春,别让拖延毁掉了人生,趁年轻多吃苦、多努力,时间终究会给你最丰厚的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