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联邦部门停摆超 20 天的治理乱局,一边是乌克兰 ATACMS 导弹耗尽的紧急求援,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正把 “美国优先” 玩出新花样。“自家锅底还漏着,哪顾得上邻居救火”,这位以商人思维操盘政治的总统,用一场政府停摆把对乌援助变成博弈筹码,却让俄乌战场的天平悄然倾斜。
一、停摆不是意外:对乌援助成 “砍预算” 靶子
华盛顿的预算僵局早有预谋。特朗普刚上台就喊出 “削减外援、聚焦内政” 的口号,众议院共和党人随即跟进,将对乌援助额度从 60 亿美元砍至 15 亿,民主党激烈反对,最终导致政府停摆。
这位 “商人总统” 的算盘打得精明。他在党内闭门会上拍着桌子说:“纳税人的钱不能再打水漂给乌克兰”。要知道,特朗普首次执政时就曾冻结对乌援助,如今二次掌权更是变本加厉。停摆直接击中要害 —— 国务院负责军售通报的部门仅 25% 人力运转,50 亿美元对欧军售积压,而乌军急需的武器正靠这些渠道转运。
![]()
民调成了他的 “挡箭牌”。最新数据显示,62% 的共和党选民支持削减对乌援助,特朗普在集会上更是直言:“美国人的福利比乌克兰的炮弹重要”。但明眼人都清楚,停摆不过是施压手段,真正目标是逼迫民主党在边境墙预算上让步。
二、前线弹尽粮绝:士兵与民众的生存危机
美国的政治闹剧,正在乌克兰酿成惨剧。赫尔松前线的乌军士兵瓦西里对着空弹箱叹气:“最后一批 ATACMS 导弹上个月就用完了,现在只能用老式火箭弹凑数”。
数据触目惊心:停摆后对乌炮弹交付量暴跌 78%,海马斯火箭弹延迟交付超 60 天,爱国者系统备件彻底断供。乌克兰国防部透露,前线防空拦截率从 72% 跌至 38%,俄军无人机空袭频次激增 3 倍。
![]()
普通民众成了最大受害者。哈尔科夫市民娜塔莉娅的家被无人机炸毁,她抱着孩子哭诉:“以前美军导弹能拦住大部分袭击,现在每天都要躲地下室”。更糟的是,依赖西方援助的电力系统因备件短缺,已有 12 个州开始限电,寒冬将至,供暖成了奢望。
三、大国棋局生变:欧洲顶缸难,俄趁虚而入
特朗普的 “掉链子” 让盟友慌了神。德国总理朔尔茨紧急召集欧盟峰会,承诺额外提供 8 亿欧元军援,挪威也追加 20 亿,但欧洲的产能根本跟不上。德国的 IRIS-T 导弹要 2026 年才能量产,法国装甲车生产周期长达 8 个月,纯属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尴尬的是,欧洲离不开美国产业链。荷兰光刻机公司 ASML 透露,部分武器芯片依赖美国供应,停摆导致交货延迟。欧盟外交负责人博雷利无奈承认:“没有美国,我们撑不起乌克兰的防线”。
![]()
俄罗斯则抓住机会反击。俄军加大无人机和巡飞弹打击力度,一周内摧毁乌军 12 个弹药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直言:“西方援助的不稳定正在改变战局”。而美国军工巨头雷神技术股价逆势上涨 18%,靠战争财赚得盆满钵满。
四、特朗普的两难:保票仓还是保盟友?
特朗普的执政逻辑很简单:用对乌援助换内政利益,用停摆逼对手妥协。但这招正在反噬。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接连 3 次致电,警告 “失信将动摇联盟根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是公开抱怨 “被美国抛弃”。
国内压力也在增大。停摆导致 80 万联邦雇员欠薪,航空管制员罢工潮迫在眉睫。特朗普试图推出 “临时拨款法案”,却因同时捆绑边境墙预算遭否决,陷入 “保票仓” 还是 “保盟友” 的两难。
![]()
这位总统的强硬风格背后,是难以掩盖的矛盾。既要维持 “美国领导地位” 的假象,又不愿承担成本;既要讨好国内选民,又不想彻底得罪欧洲盟友。而乌克兰的命运,不过是他政治博弈的棋子。
特朗普的停摆大戏还在继续,乌克兰的炮弹却等不起了。西方援助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吗?俄军会不会趁机发动总攻?这场由美国内耗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如何收场?
当政治算计凌驾于生命之上,受伤的永远是普通民众。你觉得特朗普会松口恢复对乌援助吗?俄乌冲突的走向会因此改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