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农民日报社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长沙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等40余家广播电台打造的系列融媒报道《大国小村》,用42个村落的鲜活故事,立体呈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图景。
今天带大家走进
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
感受一场土地上的神奇变革!
![]()
秋收时节
黄岭村的田野一片金黄
收割机在稻田里欢快穿梭
轰鸣声奏响了丰收乐章
![]()
可谁能想到
就在两三年前
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田块零散如拼图
全是巴掌大的小块田
“就是根据这个地的高低落差,分成了三六九等,每一户都有基本上五块到六块田,土地的细碎化非常严重,就制约了我们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 龚道平
2022年,依托全域国土整治项目
黄岭村开始了“三块田”改造
调整田块位置
置换保留“待转田”和“自种田”的同时
让“流转田”集中连片
小田并大田,碎田变整田
![]()
2023年6月10日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土地平整开始了
工期只有30天
“晚于7月10号以后再播种水稻的话,产量就有影响。但是我们因为有的小龙虾在地里面,他们每天都是有收益的,我们为了让老百姓的收益有最大的保障,我们就可以分梯队分步地去进行。”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党支部书记 龚道平
![]()
然而,改革的犁头
最先碰上了村民心中“守成”的硬石
黄岭村从事虾稻共作的村民很多
为了形成连片规模
农户之间会自行调节流转田块
八组的李连军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
他集中流转了周边村民50多亩地养虾种稻
每年有一二十万的收入
平整改造一旦开始
他的“钱袋子”就可能受损
“做到一户一田,看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干部 李延洪
“肯定是有意见,因为虾子的损失要提前,稻谷种迟了也有损失,损失由谁来负责由哪个来承担?”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 李连军
![]()
村干部帮李连军算了一笔账
他的地在湖边最低洼处
每年防洪排涝要花三四万
平整后这笔开销将大大减少
长远看确实能降本增效
眼看着开工在即
龚道平最后一次到村民家做动员
可没想到的是
这次,李连军却第一个举手同意
“我们土地平整受益确实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开始还有一点想不通,不肯、不想搞,龚书记就说土地平整最大受益就是你们八组,我确实承认你这句话没有半点错,八组的受益是最大的,我们田也平宽了、田也变大了。”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 李连军
![]()
李连军态度180度的大转变
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最后一想不行,到时候怕后辈骂,别人的地都平了,就你们不同意,这田像什么田啊?到时候他不骂?”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 李连军
在李连军带动下
原本不愿意的村民都签了同意书
整整一个月改造
140组机械齐上阵
全村2103块小田变成562块大田
“我们整个村看起来都漂亮,确实土地平整了,真的比原来好看多了。”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 李连军
“我们现在规整一户一田,那个田埂面积就变成我们的种田面积,所以说田亩增加了,产量增加了,基本上每户的收入应该提高了15%到20%左右。”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村民 张永胜
![]()
如今,“三块田”改革成效显著
黄岭经验已在全镇推广
“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了科技化、智能化和适度规模化,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也推进了社会基层治理高效化。”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波
![]()
目前,公安县1224个村民小组完成改革
新增耕地6200亩
农业机械化率达83.4%
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的村达38个
“小田并大田重塑了农村的土地的经营格局,它提升了农业内在的竞争力,让城乡之间的土地、资本、技术、人才这样一些要素,在基于市场的原则上,能够有更高效更公平的一个交换和融合,从而能够有力地去推动城乡从长期以来的分割走向融合。”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王薇薇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