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大学问”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出版品牌,以“始于问而终于明”为理念,以“守望学术的视界”为宗旨,致力于以文史哲为主体的学术图书出版,倡导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弘扬学术情怀与人文精神。品牌名取自王阳明的作品《〈大学〉问》,亦以展现学术研究与大学出版社的初心使命。
我们希望:以学术出版推进学术研究,关怀历史与现实;以营销宣传推广学术研究,沟通中国与世界。
目前,品牌已出版超130种图书,并形成多个子系列:实践社会科学系列、明清史研究系列、传记与思想系列、哲思系列、中国古代史研究系列、宋史研究系列、国文名师课系列……
今年秋天,大学问品牌迎来了6岁生日。值此之际,我们将把每个系列的图书书目整理成书单,以便各位书友更好地检索、查阅。
![]()
大学问·明清史研究系列
以跨学科的视野,关照明清以来的中国研究,聚焦历史变迁、社会文化与日常生活。
已出版图书一览
01《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修订本)》
02《亡明讲史》
03《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
04《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05《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06《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
07《经营地方:明清时期济宁的士绅与社会》
08《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09《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10《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
11《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
12《明清经济史讲稿》
13《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14《明清江南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
15《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与社会》
16《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7《太平天国再研究》
18《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
19《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
20《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1892—1910)》
21《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
22《从“分治”到“整合”:明清湘黔边墙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
大学问Academics
大学问·明清史研究系列
图书一览
01
![]()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修订本)》
⚫ 明清之际,从嘉定士人的死生弃用看个体人物的命运如何嵌入易代大历史。
本书从《侯岐曾日记》着手,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以侯岐曾家族及亲友为代表的嘉定文人群体的心态和事迹。全书共分八章,每章择取一个或几个主人翁,分别讲述了其在易代之际的个体遭遇,意在为《日记》中出现的诸多人物立传,并由此深入探讨朝代鼎革之际,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夏完淳、陈子龙、侯峒曾、侯岐曾、陆元辅等士人的生死选择、遗民心态以及女眷的遭遇、师友仆人的行止等充满戏剧性和张力的诸多历史问题,还原了大变局中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和价值选择。
02
![]()
《亡明讲史》
⚫ 新文学的燃灯人——台静农最后一部小说作品,讲述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解的史事。一部写于抗战时期的危机之作。手稿藏于书斋八十余载,于本世纪初被发现,今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
本书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解的史事。故事始于李自成攻陷北京,百官四散,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景山;终于南京沦陷,福王被俘。台静农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在这样一出亡国大戏里,以戏谑滑稽的方式,写出崇祯王室最后一刻的紊乱暴虐、宗室朝臣的苟且偷生、南明小朝廷的尔虞我诈……在国民党退居西南消极抗日之时,这部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之作,表露出其作为一位“五四”文人和革命者的忧国心声,既是危机之作,也是危险之作,其文字间的张力关乎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面貌。
03
![]()
《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
⚫一部研究士人社群的突破之作,呈现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以结社为题,跨越中国、日本、越南等地,看文人社集如何彰显士人流风,影响东亚世界的汉字文化圈。
书中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围绕社集与城市空间、地方家族、身份/阶层等,从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同时,还研究了十八世纪日本与越南的文人社集情况,有助于从东亚的视角深化明清思想史、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此外,书中呈现的各种跨界交接与多元问学的现象,也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4
![]()
《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一部研究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开创性著作,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和复杂心理。
为何明清易代之际殉国士大夫的人数居历朝之冠?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死抉择背后究竟有哪些复杂动机?本书聚焦明末士大夫群体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际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特别是他们的殉国表现和生死观念,以及时人对殉国者的评价,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与复杂心理。全书以士大夫这一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诸多心理困境做了细致的辨析和解说,有助于今人理解传统士人精神在明清转型时期的嬗变历程,深化对当时社会及政治状况的了解和认识。
05
![]()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 聚焦明清文人的心态和生活世界,对士大夫、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感动向进行大胆的描述和复原,展示了明末以来中国江南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 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06
![]()
《琐言赘语:明清以来的文化、城市与启蒙》
⚫ 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来城市、文化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展现隐藏在城市深处和历史尘埃里的生活真相。
全书内容横跨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洪武年开始延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涉及城市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等多个议题,为了解明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作者运用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立足于御制文集、经世文编、戏曲民歌等材料,通过“志怪笔记”“历史掌故”“城市风貌”等主题,呈现了帝王、士人、知识分子以及下层群众的众生相,构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近代化世界。
07
![]()
《经营地方:明清时期济宁的士绅与社会》
⚫ 基于“走出江南”的研究理念,以山东济宁为经验个例、士绅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城市史个案研究。
本书是一部以山东济宁为经验个例、士绅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城市史个案研究著作。有别于以往的明清史研究关注点集中在江南地区的情况,本书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因大运河兴起而繁荣的北方城市山东济宁,并注重将江南地区与济宁进行对比。济宁士绅在对城市的塑造过程中,展现了地方力量与国家权力的精彩博弈,也通过与“商”这个阶级的紧密联系,呈现出明清时期北方运河城市繁荣的商业贸易和城市化生活。本书丰富了读者对明清历史认知的面向,也为明清区域社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补充。
08
![]()
《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呈现了明清江南商业繁华的景象,揭示商业兴盛在江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罗仑、陈支平、赵轶峰、陈锋、王振忠等明清史学术名家一致推荐。
明清江南经济是如何持续发展的?推动它久盛不衰的动力何在?作者从江南商品的生产、流通、市场、商人商帮及其组织,以及商业兴盛与江南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出发,对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且系统性的研究,呈现了明清江南商业繁华的景象,揭示了商业兴盛在江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史料翔实,考证精深,书中提出的诸多独到而令人信服的见解,使本书成为研究明清江南商业发展的经典之作,为研究明清经济史、财政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09
![]()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一幅明代政治生态全景图,一部经典明代政治制度史,十五年后终再版!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运行法则和演变过程,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本书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经典著作,立足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调整、再定型的全过程,展现明代国家权力结构演变的双轨制轨迹,展示中国历代国家权力“内廷机构外廷化、中央机构地方化、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普遍规律,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质特征。
10
![]()
《钱谦益的诗文、生命与身后名》
⚫一本讲述十七世纪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精彩之作,围绕其诗文、人际交往、功过评说展开,为读者还原一个立体的钱谦益。
本书从钱谦益的诗文入手,讨论了钱谦益对竟陵派的攻排,与柳如是的《东山酬和集》,与王士禛、钱曾等后学的交往,以及逝世100年后乾隆仍禁毁其诗文等诸多议题。同时关注到了钱谦益诗文在海外的流传与影响,以及其诗文在清末民初的“复出”。作者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史考证、人际关系分析等多种方法,其中蕴含了作者长期以来对钱谦益研究、明清诗文研究的深度思考。
11
![]()
《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论释》
⚫一本论释钱谦益晚年诗歌的清诗研究典范性著作,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为窗口,窥探钱谦益晚年的复杂心境。
作为明末清初江南风雅巨擘,钱谦益的诗歌有着丰富复杂的内涵。本书是一本论释钱谦益晚年最后一组重要组诗《病榻消寒杂咏》的清诗研究典范性著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深挖其诗文中的意象、隐喻,探讨诗歌与钱谦益的政治理想、抱负有着怎样的交集。既有对其晚年诗歌主题、诗学观念的分析,也有对诗人交游的考证。下编以《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诗为窗口,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讨论钱谦益希望通过诗歌塑造怎样的自我形象,以及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形态,再现钱谦益的性格、情感、内心世界,帮助读者一窥其临终前的心境及精神状态。
12
![]()
《明清经济史讲稿》
⚫一代经济史学术名家全汉昇先生讲授。一部聚焦明清中外交通与贸易、清代经济的简明经济史读物,是了解明清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演变的重要参考。
明清时的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近代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又是如何?一代经济史学术名家全汉昇先生以宏大的学术视野,聚焦明清中外交通与贸易、清代经济两大主题,通过讨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交通贸易与美洲白银输入等情况,以及论述清代时中国的人口与农业、货币与物价、近代工业化等问题,勾勒明清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本书由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生动好读、通俗易懂,是概观明清中国经济社会演变的重要读物。
13
![]()
《清承明制: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
⚫陈支平、常建华、冯贤亮一致推荐。透过幕府、镖局、塾师、僧人尼姑等组织、群体,呈现明清世风世情。
一部从社会史、文化史视角重新解读“清承明制”传统命题的创新之作,全景勾勒明清世俗化社会的全貌,深入考察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内在继承性。作者着眼于地方治理的繁难、人事制度的琐碎、社会群体的复杂、生活秩序的变动,通过对幕府、镖局、会馆、塾师、侠客化僧人、恋世尼姑等社会组织和群体的细致梳理,多维呈现了明清世风世情的世俗化特征与继承关系。本书结合宏观与微观多重视角,充分挖掘以文证史的潜力,生动的文笔与深刻的认识交相辉映,不仅是一部极具创见的明清社会史新论,更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通俗性的历史佳作。
14
![]()
《明清江南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
⚫历史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开启江南史研究新范式。范金民、常建华、陈宝良一致推荐。
本书深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长期稳定与繁荣的内在机制。作者结合江南河湖密布、灾害频发的自然环境与官僚、士绅、地主、商人等阶层互相纠缠的复杂社会结构,分析中央政府、地方官府和民间力量如何通过政区设置、社会纷争、灾害应对、城市防护、行业保障、文化控制、民间信仰、乡约规范等手段,应付常态和变态下的环境问题,实施区域社会的较好控制。本书揭示了中央政府、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三方力量的协调机制,且地方士绅作用突出的特质,解答了江南赋役沉重但社会长期稳定的原因,提出了江南地区存在的成熟的社会控制与基层治理的模式,开启了江南史研究新范式。
15
![]()
《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与社会》
⚫一部全方位探索清代婚姻关系的史学力作,揭示了清代婚姻实践中法律制度、伦理规范及个体生活的复杂互动,重塑我们对传统伦理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理解。
书中对清代婚姻中的地域圈、社会圈、童养媳、入赘婚、寡妇再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作者借助跨学科视角,综合利用方志、契约文书、族谱、文人笔记等文献,以大量鲜活案例,对男子入赘、婚嫁彩礼、贫困离婚、贱民婚姻禁忌等情况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还原清代婚姻生活的真实面貌,重塑我们对传统伦理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理解。透过清代的婚姻关系,全书揭示了清代法律、伦理道德、现实生活与人情交织共融、错综复杂的社会面向,为了解中国传统婚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6
![]()
《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王庆成经典著作,太平天国研究史上难以绕过的高峰,时隔十五年终再版。
洪秀全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拜上帝会”的真实情况如何?金田起义是发生在某一天吗?
本书为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王庆成经典之作,主要围绕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主要人物、重大事件、制度建设、理论建构等展开研究。通过对史料的批判性利用和广泛征引,对太平天国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史事作了绵密而信实的考证,开阔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视野。本书论从史出,论述精审,不仅是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佳作,对中国近代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示范作用。
17
![]()
《太平天国再研究》
⚫全景式展现太平天国兴亡轨迹,夏春涛、王笛、黄克武、李怀印、田晓菲联名推荐。
一部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的全新力作,全景式展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轨迹。全书从太平天国的统治方略、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经济政策、民俗民习改造、统治区民众的集体行动等方面探讨了太平天国兴衰成败的发展历程。既着眼于太平天国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又突出既往研究中忽视的非军事议题,关注社会底层的实践。书中以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了江浙统治区的田赋、地租和捐费问题,展现了太平天国政权下细节丰富、信息翔实的乡村治理场景。本书通过发掘新史料,研究新问题,重新审视这场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历史巨变,对太平天国作出了独特而扎实的研究。
18
![]()
《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
⚫一部呈现清代货币流通及经济运行总态势的货币经济史力作,以“银钱比价”为切口,揭示清代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清代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的学术著作。全书从银价、钱价和银钱比价的概念出发,系统梳理了清代银钱比价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银钱比价非某单一价格种类,而是“双轨—多轨”的价格体系。基于海量史料,作者重绘了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以银钱比价为切口,书中还着重探讨了银钱比价形成的复杂机制、比价波动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官民双方的应对策略,深刻揭示了清代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
19
![]()
《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
⚫以地方权势阶层为切入点,剖析市镇兴衰与社会秩序变迁,为江南市镇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一部聚焦晚明江南市镇的区域社会史著作,从家族兴替、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角度展开,生动再现晚明江南市镇社会的立体图景。书中以权势阶层为切入点,深入市镇内部,揭示在带有明显人为“创市”痕迹的市镇中,权势群体的形成与变化,其中,地方力量的“士绅化”是一项关键节点;又从外部环境的视角,分析市镇这一大规模发育的聚落形态对晚明江南地区原有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与变动。本书将市镇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创新性地关注了地方力量在市镇发展中的作用,揭示特定时空下江南社会历史演进的内涵与特征,为理解江南市镇的历史地位与社会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20
![]()
《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1892—1910)》
⚫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讲述外国人视角下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晚清西南社会,考察其富有地域特点的发展与变迁。
西南地区在1892—1910年开埠通商和开展“新政”期间,呈现出怎样的生机?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示晚清时期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南社会和平发展的热闹景象,对全面认识晚清西南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21
![]()
《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
⚫王庆成数十年太平天国海外文献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书中刊布64种珍贵印书、文书等原始文献及百余张原件图片。
太平天国研究专家王庆成代表作,数十年太平天国海外文献研究的总结。作者系统梳理海外亲身获见的64种太平天国原始文献,其中有《天父圣旨》《天兄圣旨》等极有价值的印书和“天王御照”等珍贵文物文书原件。通过扎实细致的考据,辨明版本、核对时间、考证内容,如对比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从封面、书目、纸张、避讳字等细节,判断其刊刻时间和先后顺序。并把文献同相关史事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从版本异同中挖掘史事演变,由此深化对太平天国及其领导人不同时期思想、政策、制度变化的认识。
22
![]()
《从“分治”到“整合”:明清湘黔边墙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
⚫一部研究中国南方边墙的史学佳作,以明清湘黔边墙为主线,探索传统中国地域民族社会的治理方式与运作模式。
本书以明清湘黔边墙为研究对象,系统讨论了其修筑前后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作者运用大量图、表、实地调查图片等,具体考订了明代边墙的起止路线,分析明清政府修筑边墙的军事控制,探讨明清湘黔边墙的演进过程、湘黔边区的社会整合与族群交融等情况,并将湘黔边墙与北方长城做对比。书中总结了明清中国在边疆的治理得失,揭示出传统中国地域民族社会的治理方式与运作模式。
以上这个系列,你读过哪些书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近期新书推荐
— end —
策划/统筹 :春卷 走走 罗诗卉
本期编辑: 罗诗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