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飘起鹅毛大雪,市区主干道两侧,太阳能灯杆上国旗灯箱、吉祥结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走进玉树市结古街道民主路社区,便民服务大厅里暖意浓浓,墙上“如民意、解民忧、帮民难、促民富”的红色大字与窗外雪景相映。
从小区来到服务大厅,居民丁真牛尼只用了5分钟。在工作人员协助下,他通过微信城市服务输入身份信息后,平台弹出200元的缴费提示,短短几分钟就完成医保缴纳。对不识字的居民而言,社区便民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玉树通’App和微信城市服务功能,工作人员为30多位居民办理了医保、社保、奖补金申请等业务。”社区党支部书记尼玛拉毛说。
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居民也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今年赛马会前夕,网格员才尕松和同事聊起缺几顶帐篷,前来办事的弋西代青听到后,热情地招呼他们到家中去拿。网格员笑着说:“弋西代青很热心,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议事时居民有不懂的,她都耐心解释。”正是有了像弋西代青这样的热心居民,邻里相处也更和谐了。
![]()
了解居民“微心愿”。汪清梅 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主路社区总户数从2021年的100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2222户。在属地化管理模式下,外来人口增加给社区治理带来不小的挑战。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密码,也在多个实践维度中成型。
社区将所辖地段细分为9个基础网格,构建起“街道社区负责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三级管理模式,实行网格扁平化管理。“社区现有93名网格员,由爱心人士、待业人员、退休老干部等组成,每人负责20多户居民。”尼玛拉毛指着一摞摞档案袋说,网格长和网格员入户摸底时,以家庭基本情况、就业就学、财产状况、牲畜数量、车辆房屋等为基础信息,形成了现在的“一户一档”。
“一户一档”的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也就有了数据支撑。2023年12月,居民昂文巴藏一家因病、因学,被纳入低保。“两个孩子上了异地高中,最小的也在本地上初中,我们夫妻也因病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提及这些,昂文巴藏眼眶渐渐湿润,“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话语里满是感激。
“一张网”是基础,社区创新推出的“3+2”精细化管理模式,更精准地捕捉到居民需求。尼玛拉毛指着第九网格巡逻登记表解释:“网格员巡逻时沿主干道,来到扎曲河沿岸,经三完小一巷,最后来到扎村托弋一期。聚焦市容秩序、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违章搭建、有无矛盾纠纷等内容,收集相关信息。”每周三次、每次不少于两个小时的网格巡逻,让网格扁平化管理变得更加具体。
时间回到2024年5月,社区在日常矛盾纠纷排查中,了解到扎丛科北巷3户居民存在土地归属纠纷。由于时间久远,土地界限模糊,居民之间也因此多次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了解情况后,街道社区主动介入矛盾纠纷调解,联合国土部门成立了专项调解组。
![]()
核对低保户信息。 汪清梅 摄
调解组通过现场勘查,详细宣讲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了当事人的土地界限。在工作人员多次耐心调解下,3户居民同意调解方案,最终达成和解。“在回访时,这3户居民对调处都很满意,还向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献上了哈达。”这起多年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让尼玛拉毛心头的石头落了地,也为“平安村社”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社区治理中,共建联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玉树州、玉树市实行机关社区联建机制,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主路社区以此为契机,搭建起机关社区共建的桥梁。网格员走访收集独居老人、困难群体“微心愿”。共建单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为社区居民宣讲政策、衔接资源;主动认领“微心愿”,为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尼玛拉毛说:“‘双报到’机制为社区治理增添了新活力,也将在今后的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青海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